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日,由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首届“青少年环保启迪项目”,项目旨在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课题,探究其根源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青少年朋友持续将环保理念付诸于行动中。
4月20日,来自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初中部的吴金轩同学,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的朱培宇、王晗菲同学和指导老师陈珊做客青未来FM,为听众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环保启迪项目,并分享他们对于环保的理念和心得。
时间
2025.04.20 16:00-17:00
主题
地球日启思,少年智绘环保蓝图
嘉宾
吴金轩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初中部学生
朱培宇 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六年级学生
王晗菲 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
陈珊 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学校指导老师
内容
1.吴同学关注观赏鱼饲养水体净化这个问题的契机是什么?
2.什么是“甲壳素”?为什么会想到用甲壳素来进行水体净化的方案?
3.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具挑战性?
4.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比如家庭饲养观赏鱼,使用“甲壳素”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5.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没有考虑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水体净化领域?
6.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这些科学问题感兴趣的?你觉得科技创新给你带来哪些收获?
7.对于那些同样对环保和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同学们,你有什么建议想分享给他们?
8.正达外国语学校这次参与的项目名字是《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影响——以楠溪江秋季蝶类调查为例》,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调研工作?
9.鹤顶粉蝶有些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觉得和其它蝶类与众不同?
10.两位同学在这个项目中主要负责哪些工作?如何分工的?
11.你们的调查具体分为几步,都有哪些内容?
12.能否介绍一下现场拍摄和采集是如何进行的?
13.在建立样本库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14.在你们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有没有再次发现鹤顶粉蝶?
15.其它在当地发现最多的几种蝶类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16.这项调研给了你们哪些启发和收获?
17.你们觉得全球气候变暖给蝶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18.作为指导老师,能否点评下两位学生的调查成果?
19.在和她们一起调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挑选了2个主要话题的问答。
Q:什么是“甲壳素”?为什么会想到用甲壳素来进行水体净化的方案?
甲壳素是源于虾壳和蟹壳的物质。它是从虾壳和蟹壳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因为它带有正电荷,可以在细菌的细胞外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膜,从而阻止营养物质向细胞内部的运输,进而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小时候爸爸会带我去钓小龙虾,我在钓小龙虾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生活在很脏的淤泥里,于是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这些螃蟹和虾没有生病,并且我们吃了这些螃蟹和虾以后也不会生病呢?后来,经过查阅一些文献,我发现它们体内有一种叫做甲壳素的东西,而且这个物质很完美地契合了我的实验需求。因为它带正电荷,可以把很多离子还有一些杂质吸附掉,所以我就用这个甲壳素去验证了它的实际效果。
Q:能否介绍一下现场拍摄和采集是如何进行的?
在进行拍摄和采集之前,我们通过查阅《蝶蛾探究宝典》以及《浙江蝶类志》等相关材料,了解了蝴蝶的基本信息和分类特征,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和记录蝴蝶种类,也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蝴蝶的种类。
在现场,我们要利用拍摄器材记录蝴蝶的生态照片,同时捕捉蝴蝶的活体。生态照片是蝴蝶在大自然中正在飞行时我们拍摄的照片,它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看到它处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状态,并把这些照片记录下来。最终我们拍摄并采集到了大量的蝶类,接近96种,这也为后续制作标本和鉴定种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进行标本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专门学习了制作蝴蝶标本的方法,利用制作工具将捕捉到的蝴蝶活体制作成标本,然后再用红外线灯烘干。回来之后,我们再把制成的标本和摄影图片与现有的资料进行对比,鉴定出所捕捉到的蝴蝶的种类。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标本和拍摄的资料,还编制了《楠溪江蝴蝶种类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