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勤奋好奇踏实 迎接智能时代——“浦东院士讲坛”暨基地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时间:2025/4/29 15:19:2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自2020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连续多年邀请院士们莅临校园,为同学们带来覆盖各领域的前沿科学讲座。这些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让学生们在与院士们的近距离交流中,汲取了宝贵的品格、治学态度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了充分利用浦东新区丰富的院士资源,进一步拓展“浦东院士讲坛”的影响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2025年4月24日,“浦东院士讲坛”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基地揭牌仪式在学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东昌中学、院士中心主办,上海海之云文化有限公司承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半导体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院士,浦东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丁黎忠,浦东新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耀华、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黄霖、浦东新区科协科学普及部部长李坤宁,上海海之云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鹏英。学校薛志明校长,金瑜书记,教学处向荣主任和科技总辅导员戚晓颖老师参与此次活动。东昌中学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到场,共同见证此次仪式,化学社社长、高二(11)班的张晨阳同学担任主持。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在热烈的掌声中,浦东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与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丁黎忠共同为“浦东院士讲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基地揭牌,标志着“浦东院士讲坛”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浦东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WDCM上传图片

东昌中学校长薛志明、浦东新区科协副主席刘耀华先后致辞。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揭牌仪式后,褚君浩院士为同学们带来了“勤奋好奇踏实,迎接智能时代”的专题讲座。褚君浩院士是一位深耕于半导体物理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凭借自身丰富的研究经历与经验,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及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WDCM上传图片

褚院士以“迎接智能时代”为引,回顾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发现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发明的发展与升级,基于此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由环境能源、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技术发展等因素构成。褚院士谈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应是交叉推动的,并勉励同学们更深入地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与内涵。

随后,褚院士强调了信息获取与认知的重要性,展示了目前一些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如MEMS系统、我国的风云四号探测器等,充分展现了红外物理作为一门前沿物理学科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褚院士以谱像的研究为例,提出科学家研究应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与不懈的科学精神,这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基石。

WDCM上传图片

最后,褚院士回顾了他的学习生涯,向同学们传授了培育科学精神的要点。褚院士展示了其在高中时写下的读书札记、所作报告、论文等,阐释了他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精神在于勤奋踏实探索、以内在的好奇心与热爱作为驱动,坚持创新,并在刻苦钻研的科学之路上怀有极致的信念。褚院士指出,科学精神应是练就健康体魄、汲取外界养料、修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融入时代潮流的结合。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进行提问互动,针对当代技术发展及其隐患、科研过程存在的挑战等方面提出疑问。褚院士详尽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对AI技术在科研过程的应用表达了见解,指出AI技术的应用同样需要外界规范引导及内在使用习惯的共同制约,并进一步说明了研究过程中坚持思考、总结经验、应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为感谢褚院士所带来的精彩报告,高二(3)班的路文菁同学和张楚巽同学,代表学校向褚院士鲜花,并赠送了带有学校特色的礼品,以此表达对褚院士的感激与敬意,并合影留念。

WDCM上传图片

褚院士带来的精彩报告,指出科学精神的要点,即内生动力的激发、基础素质的培养,更要立足于时代浪潮,以勤奋、好奇、踏实的优秀品质,迎接智能时代的洗礼,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保持热爱,刻苦钻研,坚持思考,以科学精神应对未来。

学生感想

高二11班 张晨阳

在“浦东院士讲坛”东昌中学基地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成长”为主题,为学子们带来一场科学与精神的盛宴。面对人工智能浪潮,褚院士强调,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永恒动力,而强健体魄则是支撑科学攀登的基石。他结合自身数十年科研经历,以大量丰富而有趣的实例,指出“智能工具再先进,也无法替代人类发现问题、创造价值的初心”,也表明人工智能的强大与智能,鼓励青少年以“刨根问底”的执着夯实知识根基,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追寻真理。

谈及科学素养培育,褚院士呼吁学生在专注学业的同时重视体育锻炼,用健康体魄承载远大理想。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争相提问,再现新时代青少年兼具理性与活力的精神风貌。

此次活动不仅见证了“浦东院士讲坛”基地的启航,更通过院士的言传身教,将科学家精神深植学子心田。从薛志明校长的殷切寄语到基地揭牌的历史性时刻,每一环节都传递着对科学教育的坚守。以好奇为帆,勤奋为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终能直击智能时代。

高二11班 曹凯伟

在院士讲座中,学生们接触到了学科前沿内容,学习了所学学科书本外的知识,院士讲座最珍贵的价值,在于为中学生架设了接触科研前沿的桥梁。通过院士讲述半导体研究中的真实案例,我们第一次理解课本里的能带理论如何转化实用技术,这种具象化的认知远比教材更富启发性。这种高端学术资源的下沉,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科技视野,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科学研究高不可攀"的迷思。亲眼见到教科书里的科学家站在面前平和交流,坚定了学子们求索的决心。

高二13班 牛子楷

半导体物理专家褚君浩院士的讲座让我真切触摸到科技的温度。他以世界科技史为脉络,从牛顿到瓦特的蒸汽机,近代互联网兴起,到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串起一幅“万物智能”的未来图景。并接下来引入到传感器领域,介绍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乒乓球传感器,在与运动员的相互实战中竟保持了毫无失误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传感器突破需材料学优化芯片灵敏度,算法升级依赖数据科学解码信息,而落地应用则需工程师解决现实痛点。

高二13班 朱均斐

今天有幸聆听了褚教授关于半导体物理的讲座,深感收获颇丰。褚教授作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了半导体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教学热情。尽管讲座内容专业性强,但褚教授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让我们高中生也能一窥科学的奥妙。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褚教授全程站立80分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这种敬业与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他的讲座不仅传递了知识,更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家对科研与教育的赤诚之心。感谢褚教授的精彩分享,也让我对半导体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二14班 朱梓谦

聆听褚君浩院士讲座后,我体悟到“勤奋+好奇”是通往未来的钥匙。褚院士回顾三次工业革命,指出第四次革命由智能技术驱动,呼吁跨学科融合。少年时他省下饭钱买《分子物理学》、写三万字札记,映照出长期积累的力量。比起追热点,更重要的是夯实基础、主动发问,在试错与质疑中淬炼原始创新。今后我愿像传感器捕捉细微变化,以勤奋训练算法般推敲答案,让好奇成为学习的持久燃料。

高二14班 董雨阳

讲座中,褚院士讲述了智能时代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跨学科融合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褚院士以传感器为例,说明了科技如何通过感知世界来改善人类生活,这让我对科技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提醒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褚院士的话语激励我在学习中要勇于探索,敢于提出问题,不断挑战自我。我希望能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