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向辛勤工作的学校一线教职工表达诚挚敬意,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在学院绘画系主任王岩松教授的带领下,携带画板和画笔,走出课堂,来到学校张青雷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王天真劳模创新工作室,用手中的画笔为两位劳模画像,以此感谢他们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送上一份特别的劳动节礼物。
“我们工作室围绕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乃至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针对行业特色的智能化高端装备前沿技术进行攻关,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港航装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张青雷教授介绍道。此时,张青雷教授端坐在椅子上,成为了大家画像的焦点。徐悲鸿艺术学院的黄菁菁老师和绘画241周雨露、郭美含两位学生围绕着他,专注地进行创作,用流畅的线条展现这位劳模的风采和气质。
徐悲鸿艺术学院师生为张青雷画像并合影
“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劳动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我不会感到自己做了什么多么了不起的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辛苦之处,学生们坐在那里一个多小时,尽心尽力地为我作画,我也体验了一回当模特的不易。”在观赏学生们为他所作的肖像画时,张青雷教授欣慰地表示:“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份劳动节礼物,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为我画了一幅肖像画,看到这些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奋斗和努力的时刻,这也将激励我在以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徐悲鸿艺术学院师生为王天真画像并合影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学校海洋清洁能源实验室,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系讲师宋智容正手执画笔,他不时侧头注视着端坐于前方的王天真教授。一旁,两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袁斌和张岳瀚,也在各自的画板上以细腻的线条展现他们对人物的不同诠释。
“我主要从事海洋能发电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向研究,为保障海洋能发电系统可靠有效运行和降低维护成本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王天真教授的工作室聚焦于海洋能相关研究,牵头制定多项国家/国际标准、出版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
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王岩松将画作赠送王天真
谈到工作信念,王天真教授表示:“作为教育者,我始终秉持为社会培养真正能干活、能干出成果的人才的初心。”王天真教授坚持立德树人,用生命影响生命,科教融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
对于开展这次活动,宋智容老师表示:“很荣幸能参加此次活动!在为劳模老师画像的过程中,王天真教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在绘画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在老师的神色当中感受到多年来的劳动和付出给她带来的那种沉淀的智慧与力量。虽说是学生为老师作画,但我认为这其中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指引。相信这无形但有温度的指引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给劳模画像的活动了,在我看来大家都是在各行各业里认真工作、用心付出的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黄菁菁老师笑着说道,“我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能够切身体验到劳模精神。”
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踊跃参加此次活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袁斌感叹道:“在聆听了王老师重走长征路的故事后,我震撼于她的努力与坚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劳模精神,也让我收获了心灵的震撼。我期待能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用画笔致敬这些最可爱的老师们!”
本次“五一”,师生深入一线岗位开展画像活动,将艺术创作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诠释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更传递了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这是一次弘扬劳模精神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模式创新,通过举办更多此类富含意义的实践活动,持续探索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新途径,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