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5/13 15:32:01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最是墨韵流长,唯有典籍明志。为深入贯彻“书香涵养师魂,阅读赋能成长”的教育理念,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在5月初以小组形式举办“深耕以问道,文脉以润心”主题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跨学科阅读分享、教育经典研读等形式,构建起青年教师思想碰撞、智慧共生的成长平台,在江南初夏的濛濛烟雨中,以书卷温度滋养新时代育人者的精神家园。
第一小组
来自第一小组的刘婧文老师分享了《走向实证》一书的阅读心得,她指出该书系统批判了语文教学中长期依赖经验直觉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构建科学循证的教研新范式。书中创新性地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植入语文教学场域,既主张守护语言文字的人文温度,更倡导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多维数据采集及行动研究策略,搭建起人文性与科学性交融的教学研究体系。这种基于证据的反思性实践,不仅重塑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专业身份,更能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改革注入科学动能,使语文教育在赓续人文传统的同时实现现代转型。
第二小组
第二组的俞顾家煜老师基于《教育即生活,问题即课题》中同组教师论文交流了读后心得,他表示体育教学需融合科学理论与课堂创新,未来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动态优化训练方案,在耐力训练中嵌入功能性核心练习,助力学生构建科学运动体系,为终身体育素养奠基。论文中的这项研究启示道只有将学科前沿成果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第三小组
第三组以沈吉雨老师为代表,交流了经典教育著作《人是如何学习的》的读后感悟。书中提出的三大核心启示直击传统教育痛点:一是摒弃“知识容器”培养模式,倡导以“大概念”构建专家思维;二是强化元认知训练;三是警惕技术滥用,强调以人性化原则融合工具理性。该书批判“题海战术”与“技术崇拜”的误区,主张回归学习科学本质——教育不是机械训练,而是通过尊重认知规律实现思维觉醒。当课堂从知识灌输转向认知架构搭建、从标准答案追求转向元认知培育时,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读书分享会以“共读·共研·共创”机制驱动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精选教育经典赋能教师突破经验壁垒,构建“理论研习-案例反思-实践转化”的专业精进闭环;跨学科共研机制打破学科边界,促进教学策略共享与校本教研成果孵化;常态化书香浸润则塑造“研究型”校园文化,使“终身学习”从理念转化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这一载体通过知识共享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以学术共同体建设凝聚团队智慧,最终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文化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