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5/22 9:26:44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5年5月20日,主题为“优化活动,丰富体验,发展素养”的浦东新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在观澜小学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沈睿赟老师主持,浦东新区一年级数学教师代表现场参加活动,通过课堂展示、教学点评和微讲座等环节,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
一、课堂展示:
在实践中建构量感
(一)《长度的比较》
执教:观澜小学 凌霏珣
凌老师以校园模型制作情境引入,通过“比小棒”“比绳子”“比扭扭棒”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目测过渡到“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直接比较法,再以“硬币立纸”情境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使用工具间接比较,知识脉络呈现清晰。
(二)《长度的测量①》
执教:观澜小学 谢灵尧
谢老师以“帮佩奇测量照片边长”任务引入,通过不同工具测量结果冲突,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建立1厘米观念,总结“放正、对0、看数”测量步骤。课堂中,“找生活中的1厘米”“估计铅笔长度”等活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二、教学点评:
聚焦活动设计与素养发展
正高级教师樊睿媛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度点评。她指出,两节课均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不仅情境创设贴近生活,也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两位老师表述清晰,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循循善诱,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同时,她建议在学生反馈后及时给予相对应的评价,并根据学生回答帮助孩子们提炼知识,更好地发展思维。
三、微讲座:
《聚焦活动体验,发展初步量感》
樊睿媛老师的微讲座,结合实例阐述了“量感”培养的实践路径。
她指出量感是对事物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具有构建数学具象认知、提升生活决策能力等价值。针对教学中体验不足、生活感知断层等现状,樊老师提出通过“身体尺测量”“重量盲盒”等多感官实践活动建立单位表象,让学生亲历度量工具统一过程理解度量本质,借助想象推理突破“吨、千米”等大单位感知难点,并通过估测与实测对比提升量感精准度。评估层面,强调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规范性、思维逻辑性及问题解决能力,为量感教学提供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指导方向。
四、活动总结:
以研促教,共探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与理论引领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量感”教学的实践范式。两堂精彩的展示课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长度”世界的大门;专家的点评与讲座则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量感培养的方向。在数学教学的蓝海中,我们将继续以活动为舟,以体验为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中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