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5/22 15:57:0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沪新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5年5月20日下午,上海市沪新中学主办的“聚焦作业设计与实施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区级教学展示活动圆满落幕。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宏亮、浦东新区数学教研员韩建宏、黄浦区数学教研员徐庆惠、数学基地主持人张厚品、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副校长朱咏梅、上海市香山中学副校长陈莉娜、及浦东新区高二数学教师和龚瑞华数学工作坊学员参加线下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主题研讨与校际交流,共同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路径。
活动背景与目标
作为上海市第二批“教学评一体化”作业体系建设实验校,沪新中学以高中数学为切入点,依托智学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与精准讲评策略的实践。本次活动旨在展示阶段性成果,吸纳区域教研智慧,助力“双新”政策落地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
教学展示
活动以两节数学作业讲评课拉开序幕。高宗彬老师在《概率初步》单元中,通过智学网平台实时分析学生错题数据,聚焦难点和错点,引导学生构建逻辑推演模型;陈添翼老师在《概率初步(续)》课堂中,围绕“如何运用概率模型优化商业决策”核心问题展开,提出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摸红球的连锁反应(条件概率)”,“优惠背后的数字真相(期望与方差)”,“卡牌返现游戏(离散型分布的期望与方差)”,“优惠概率大揭秘(全概率公式)”。通过希沃白板构建概率决策思维链:建立数学模型→量化分析指标→制定最优策略。课堂最后延伸真实商业调研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概率工具验证商铺促销规则的数学合理性,推动理性消费与可持续经营意识。
主题论坛
领导致辞
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宏亮指出在“双新”推进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沪新中学通过《概率初步》单元创新实践,实现了情境化作业设计、智学网数据驱动讲评和区域协同教研的闭环模式。学校经验证明:分层作业能锤炼思维,数据赋能可精准教学,校际联动能形成可复制的“研-教-评”实践范式,有效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目标。本次展示活动激发的教育智慧持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为浦东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沪新校本作业探索交流
上海市沪新中学龚瑞华校长首先作了主题发言,分享了沪新的实践过程:在“双新”改革中实施作业“四化”改革(情境化、单元化、数字化、多元化),通过真实场景任务和分层作业设计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与高阶思维能力。借助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学-作业-评价”闭环体系,形成校际协同教研与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思维成长档案”和动态评价系统,以课堂与作业协同、多元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元认知能力,促进个体与群体智慧融合。未来将深化跨学科五育融合作业,建设区域教育资源池。通过作业改革的精细化实践,学校旨在以教育细节创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为教育改革探索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两位授课教师交流了教学设计意图之后,张厚品、韩建宏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指出:作业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讲评要以提升思维为目标,让思维路径可感可知;应凸显育人功能。韩老师则从多维度分析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点评回答教师如何让学生从学会解题到学会解决问题。
校际交流
香山中学陆遥老师带来《思维的创想之地——香山中学特色选修课系列课程之<盲盒建模>》案例,她基于学校“以美立校,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从课程构建、教学实施与成果转化三个维度展开阐述。通过融合三维建模技术,创新构建环形共创空间与“项目嵌入式教学法”,开发出包含数字建模、实体成型到艺术创作的完整课程体系。报告通过分析学生自主设计的盲盒复刻活动等典型案例,提炼出三维建模教学中创意激发、工具内化与立体思维培养的三重教学策略。特别展示了学生创作的"本草廉心"节气主题作品及与国家安全局合作的红色IP建模项目,验证了该课程在传统文化传承与跨学科素养培育方面的显著成效。最终形成“数字创作-实体转化-主题深化”的闭环教学模式。
闵行中学东校教师朱咏梅作题为“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新路径:素养导向与数字赋能”的报告。她首先从差异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双重视角对“优质作业”素养导向作业以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校本作业”进行剖析,构建了包含七大核心指标的作业质量评估框架;继而基于学校作业管理平台积累的42个班级、274份作业样本数据,结合学生完成率、得分率等学情指标,建立了涵盖目标一致性、内容科学性、难度梯度等维度的作业设计评价标准。通过分析学生作业时长分布(平均69分钟/份,超时完成率81%)、典型错题重现率(专题作业达63%)等关键数据,提炼出适合课堂巩固的短时任务(10分钟/项)、适合课后深化的跨学科项目(2-3天/项)以及适合假期开展的专题探究(周均4小时/项)三类作业形态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分层作业设计提供了实践方向。
活动点评
黄浦区教研员徐庆惠对本次活动作了点评,指出:本次活动围绕教育数字化与“双新”改革,通过课堂展示、校本经验分享与专家引领,系统呈现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高宗彬、陈添翼的课例以作业数据为靶点,构建“精准诊断—分层训练—建模迁移”讲评闭环,彰显技术赋能的课堂新生态;朱咏梅提炼的“短时任务—专题探究”分层作业体系,与陆遥“数字建模—实体转化—主题深化”的实践框架,共同为素养导向作业改革提供范例。
活动成果与展望
本次展示活动不仅呈现了沪新中学在作业设计中的创新成果,更搭建了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桥梁。未来,学校计划深化“五育融合”作业设计,建设“区域资源池”,并引入AI技术完善动态评价体系,持续助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教育的美好,在于细节处的匠心。沪新中学以作业之“微”,见教育之“大”,与区域同仁共探教育未来。活动虽已落幕,但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