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5/24 13:15:54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点击“播放键”观看视频
5月17日至18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成功开启202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两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职业探索的盛会,更是学校以"慧·竹"为主题打造的校园文化的生动实践,让参与的同学们在竹韵悠悠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探索之旅。
在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慧·竹"文化如同一根精神纽带,贯穿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而此次职业体验活动,正是"慧·竹"文化坚韧、智慧与创新精神的一次精彩延伸,让中小学生们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深刻领略到这一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活动现场,围绕"慧竹"文化理念精心开发设计的体验项目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慧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慧材工坊·环保竹纤维模型创意制作"项目中,同学们化身小小建筑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竹纤维吸管构建出独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这一项目紧密结合学校的"慧·竹"文化内涵,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建筑结构的科学原理,更深刻理解了绿色建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那一根根竹纤维吸管,如同"慧·竹"文化的使者,传递着环保与创新的精神,激发了同学们对环保新材料技术的浓厚兴趣。
"慧竹留青·匠心手作"项目更是将"慧·竹"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项目以竹表青皮为雕刻媒介的留青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溯源千年技艺脉络,学习传统刻刀使用技法,在精选竹材上完成个性化吊牌创作。从选竹构图到雕刻、养护、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更体会到了"慧·竹"文化中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作品可定制为包挂、腰挂等饰品,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的融合,让"慧·竹"文化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而"竹与国色·非遗竹编扇制作"项目,则是"慧·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同学们从竹材特性认知到传统经纬编法学习,掌握挑压、穿插等基础技法,再结合数字媒体设计思维,运用渐变配色原理创作现代竹编扇面。在经纬交错的编织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指尖跃动的非遗智慧,更领悟到了"慧·竹"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灵动之美。那一把把渐变色竹编扇,既是承载文化记忆的工艺品,更是"慧·竹"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的生动见证。
除了这些与"竹"紧密相关的项目外,其他体验项目同样亮点纷呈。在"湖光淬贝·开蚌寻珠"项目里,同学们仿佛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寻宝之旅。从挑选贝壳开始,用特制工具开蚌取珠,再化身为珠宝设计师,将珍珠制成独一无二的首饰。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珍珠形成与鉴赏的相关知识,更收获了超越物质价值的成就感,那颗亲手开采的珍珠化为照亮他们未来职业道路的星辰。
"智控节拍·码动未来"项目依托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让同学们体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魅力。通过"代码指挥官"编程实践、"虚拟工厂仿真系统"操作以及"智能车间探秘"等环节,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编程逻辑,再通过机械手在环保布袋上绘制动漫人物"哪吒",感受到数字化制造流程的奇妙,为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梦想埋下了种子。
"海派彩瓷"项目则带领同学们走进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自行在陶瓷素胚器皿上进行图案绘制,用陶瓷专用高温颜料在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制花鸟、山水、人物、图案等装饰题材,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体验完成后,待作品统一烧制,同学们便可自行到校领取,留作珍贵的纪念。
"陆地冰壶"项目现场热闹非凡。这是一项老少咸宜的无限制智力运动,有着很强的运动魅力,讲究队友间的合作与策略。在参与过程中,同学们增强了团队意识,锻炼了身体的柔韧性和对力量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大脑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能力,还培养了绅士风度。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精心组织安排,配备了专业的教师团队现场指导,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志愿者为同学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志愿者们在各个场地进行签到、指引和领路等工作,保障了活动的有序开展。他们成为"慧·竹"文化的践行者,用热情和耐心,将"慧·竹"文化中的友善、奉献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此次职业体验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不同职业的机会,也让他们在"慧·竹"文化的滋养下,感受到了坚韧、智慧与创新的力量,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养分。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以"慧·竹"文化为引领,依托学校文化与专业资源,开发设计更多精彩职业体验项目,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撒播梦想的种子。
5月24日学校还将开展最后一天的项目,更多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