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浦东辅读学校:校际联合教研谱新篇 同课异构共筑成长路——学校与宝山培智开展语文学科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2025/5/27 16:42:2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本学期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与宝山培智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前期的线上交流,最终确定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为载体,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校语文教师团队通过双向观摩、深度研讨,不仅展现了特殊教育课堂的多元魅力,更搭建起跨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桥梁,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课异构展风采 课堂实践显匠心

4月30日,宝山区培智学校陈晓龙老师率先执教《棉花姑娘》。课堂上,陈老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带领学生深入课文。他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递进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棉花姑娘向燕子求助的对话内容,并巧妙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联系实际体验“请求帮助”的语言表达。评课环节中,教师们一致肯定其“稳扎稳打”的教学风格:教态亲切自然,善于用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面对特殊学生的认知差异,始终保持耐心引导,通过重复强化、分层提问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互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宝山培智

5月23日,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李云玥老师以“文本精读”为切入点,带来独具特色的教学呈现。课堂围绕“棉花姑娘的三次求助”展开,李老师通过“读课文—找对话—析原因—拓认知”四步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找一找对话内容”环节,学生找出棉花姑娘与燕子、青蛙、七星瓢虫的对话,教师通过颜色标注、符号标记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谁能治什么病”的逻辑关系,并适时播放科普视频,既解答疑惑又自然渗透生物多样性知识。评课教师特别赞赏其“支架式”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以填空、连线、简答等形式分解难点,如“燕子只能捉____的害虫,因为____”,通过梯度化任务引导学生从复述走向应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浦东辅读

深度研讨促提升 协同创新共成长

两次教研活动均采用“观课—评课—反思”的闭环模式,在思维碰撞中激发教学智慧。陈晓龙老师“以情动人”的课堂氛围与李云玥老师“以理启智”的设计思路,形成鲜明对比又互补共生的教学样态,生动诠释了“同课异构”的核心理念——尊重教师个性,鼓励方法创新。

在集体研讨中,两校教师围绕“特殊教育生活化课堂的实施路径”展开深度对话。针对“如何将文本内容与特殊学生生活经验衔接”的核心问题,教师们提出应立足学生认知特点,筛选生活中高频场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围绕“任务单设计如何破解学习难点”,教师们认为需通过可视化工具、结构化框架降低学习复杂度。经过充分交流,两校教师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识:生活语文课堂需兼顾“知识习得”与“能力迁移”,既要通过角色扮演、实物操作等多元形式维持学生参与度,又要以分层目标满足个体需求。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集体研讨

校际联动谋新篇 特殊教育谱华章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突破单校教研局限,构建起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两校通过教师互访、课堂共研、资源共享,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互鉴互促,更在特殊教育理念层面达成共识:生活语文课堂既要扎根生活情境,又要注重思维培养;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创设集体互动空间。正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教导主任顾老师所言:“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能绽放出各异光彩,这种差异正是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启迪,而教研则是教师专业生命的续航站。此次浦东、宝山两校的联合教研实践,以《棉花姑娘》为纽带,编织出特殊教育校际协作的新图景。当不同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中交融共生,当校际壁垒被真诚的教研交流打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节优质课的诞生,更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光。期待这样的教研之花,能在更多特殊教育学校绽放,为特殊学生点亮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