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后勤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后勤赋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时间:2025/5/13 19:49:1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2025年5月12日,上海市建设初级中学作为《学校后勤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CEFR23002K02)课题的实践校,成功举办“后勤赋能 劳动育人”课题中期汇报暨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劳动月启动、课题汇报等环节,全面展示学校后勤赋能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领导、校领导、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参加活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空间重构 唤醒劳动场域】

在劳动专用教室、茶园基地、陶艺工作坊等的实地参观中,学校呈现了“一馆多用”的智慧转型。茶艺教室里,学生通过自主研发的“电蒸锅-烘干机”制茶系统完整呈现采茶工序;陶艺工作坊内,激光雕刻机正将学生设计的滨江工业遗存图案精准刻录在文创杯垫上。这种"传统工艺+智能设备"的融合教学模式,让劳动教育既有文化根脉又具时代质感。

【课程赋能 重构课堂生态】

学校老师现场展示的《文创杯垫》特色课程,凸显了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价值。课程通过“走访工业遗址—设计文化图样—激光雕刻制作”项目链,学生不仅掌握激光设备操作规范,更在参数调试中培养工程思维,实现新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有机嫁接。同时,实现了跨学科的整合、特色课程的融合以及技能和素养培育,成效显著。

【岗位开发 深化育人内涵】

学校同时还深化后勤岗位实践融合,拓展实践资源应用维度。学校开发了“校园志愿者劳动岗位体验周”活动,每学期安排学生参与后勤岗位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在自行车棚、食堂、图书馆、校园保洁、财产保管等岗位上轮岗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后勤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职业素养。

专家组、课题组高度肯定学校从“后勤场域”到“育人阵地”的创新路径,指出学校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后勤赋能劳育”的模式。装备中心领导强调,这种“让资源发声、让场景育人”的智慧,正是装备和后勤资源赋能劳育乃至五育的典范;同时也强调了“硬件迭代+空间再造+机制创新”三位一体的系统设计模式,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建设初级方案。

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激活装备和后勤资源,以增强课程的潜力;继续挖掘场域融合,以满足学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推动劳动教育从特定场地向全域场景延伸;继续创造价值融合,确保劳动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