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6/26 17:36:1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发挥大中小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上海市教委等十部门决定紧密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鼓励本市青少年立足社区、学校开展科技发明和实践调查,为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一、参与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以团队形式报名(每队1-4人)。报名团队须有明确的推荐单位(学校及科研院所、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及指导老师。
二、作品主题与形式
1.作品主题
根据学生年龄认知规律和学段提供以下8个交流主题:
小学组:A1-绿色生活方式、A2-生物多样性
初中组:B1-无废校园(垃圾分类)、B2-水资源保护
高中组:C1-爱粮节粮、C2-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高校组:D1-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D2-碳排放管理
注:(1)高中组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及“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中职段学生、“五年一贯制”一至三年级学生;(2)高校组包括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及“中高职贯通”高职段、“中本贯通”本科段、“五年一贯制”四、五年级学生。
2.作品形式
作品形式主要是科技发明、实践调查两种形式。
科技发明:提交1项发明创造作品,需证明能够有效解决相关实际,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被证明、实现或转化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创新科技发明或应用研究。
实践调查:提交1个实践调查项目,需通过科学的调查实践及分析,反映问题和现状等内容,并从青少年的视角向相关部门、媒体、周边公众提出积极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倡议或行动准则,得到积极反馈和取得一定成效。
3.作品创作的原则
原创性:参与学生团队须对作品原创性做出书面申明。原则上,作品应为2024年以来的新项目。
自主性:作品中的核心内容必须由参与团队主要构思、自主完成,符合该团队相应学段的知识结构和该年龄段认知水平。
三、时间安排
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已于5月18日第七届学生生态环保节开幕式上正式启动。
2025年6月1日-10月15日开放线上报名系统,提交作品及配套材料
2025年11月1-30日完成专家初步评审工作,选出入围现场交流的作品
2025年12月1-31日开展现场交流,专家评审现场打分,并完成最终评审
2026年3月31日前公布交流活动结果
四、奖励设置
本活动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单位奖。
五、申报程序
报名入口
请报名单位于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17:00前登录http://www.micm.c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线上填报。
作品资料要求
(1)加盖公章的PDF电子版书面报名材料(详见附件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举办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的通知);
(2)作品视频文件(3-5分钟,格式为MP4、AVI、MOV,横屏,像素分辨率不低于720*1280),须包含团队介绍、现象分析、调查与研究、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发明成果、方案亮点等;
(3)视频配套的作品演示文档(PPT转PDF形式,可选)。
注意:文件命名格式为“交流主题-作品形式-作品名称-队伍名称-推荐单位-书面报名材料/视频文件/演示文档”,例如:A1-实践调查-社区垃圾分类优化建议-美丽校园战队-XXX小学-视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