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7/5 18:52:4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张亦南
7月5日上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10周年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主题活动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交流展示中心顺利举行。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局司原司长高长力,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潘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陈永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张宇清,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局校联动机制召集人高韵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梅广清,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潘若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军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电影艺术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戴利(Elizabeth Daley),波兰洛兹电影学院院长米莱妮娅?菲德勒(Milenia Fiedler),波兰洛兹电影学院国际合作事务副院长马尔钦·马拉廷(Marcin Malatynski),澳大利亚著名声音设计师、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获得者大卫·怀特(David White),徕卡测量系统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王德勇,上海教育委员会发规处处长龚晋,上海教育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何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赵猛,上海大学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上海大学副校长于雪梅,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欧阳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曹为民,著名导演、上海电影学院名誉院长陈凯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电影学院首席教授奚美娟,著名电影策展人、上海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上海电影学院特聘教授马可·穆勒,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主席、上海电影学院特聘教授滕俊杰,海内外兄弟院校、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上海大学各部处、兄弟学院的领导、学者,以及学院老领导和荣休老师、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历届校友、在校学子等出席活动。主题活动由徐梦媞主持。
上午9时,一部讲述学院十年奋进历程的宣传片拉开了大会的帷幕。著名朗诵家丁建华、赵静、刘家桢和学院表演系年轻教师孙逊为现场带来了朗诵《通向光影圣殿》,以此向每一位坚守影像艺术的实践者致敬。“以镜头为笔,书写时代华章。以银幕为窗,映照人间万象”点燃了现场每一位光影追梦人的热情。
刘昌胜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向上海电影学院全体师生及校友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和学院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刘昌胜充分肯定了上海电影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资源平台、师资队伍和实践创作等方面取得的全方位成就,希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能够站在十年的新起点,更加明确未来的使命担当,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赓续前行。
随后,活动现场发布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名誉院长陈凯歌及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制作的短片《凯歌心语》。陈凯歌以细腻动人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为电影未来齐聚于此”的建院初心,生动展现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十年来的奋进历程,展望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伊丽莎白·戴利作为海外兄弟院校代表上台致辞。她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上海电影学院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的美好祝愿,高度肯定了上海电影学院在学科项目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她表示,在高水平平台上同时学习专业技能与综合大学教育的上海电影学院学子,必将创作出富有意义且享誉世界的作品。
黄昌勇作为国内兄弟院校代表上台致辞。他向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电影人才的教育培养对上海电影之城打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与上海戏剧学院未来应携手并进,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影视创制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在建设上海电影之城的新征程上携手奋进。
随后,何小青为全场嘉宾讲述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愿景。他在愿景中提出,未来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与电影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人文通识教育;深化与国际顶尖电影教育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以开放的胸襟和影像的力量,让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
作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多项合作签约和揭牌在本次活动中正式举行。何小青与波米莱妮娅·菲德勒签署上海电影学院与波兰洛兹电影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于雪梅及马可·穆勒见证仪式。签约将为双方合作再添新彩,助力师生联合创作,架起中欧电影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的新桥梁。
随后,张宇清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发布上海电影学院学术文库,曹为民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见证仪式。《上海电影学院学术文库》的璀璨面世既践行国家战略,也是学院学术品牌的有力彰显。
王从春、梅广清、王德勇、何小青共同为上海电影学院与徕卡(Leica)公司合作共建的虚拟成像联合实验室进行揭牌仪式。联合实验室将聚焦中国电影工业化核心需求,以技术革新驱动影视产业升级,围绕XR虛拟拍摄、数字资产生成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影视技术体系,助力中国影视工业实现技术自主化与制作智能化转型。
十载耕耘,上海电影学院在科研领域正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成旦红、刘昌胜共同为上海大学艺术技术研究院揭牌。上海大学艺术技术研究院将聚焦超高清高端设备、数字资产应用与保护、影视内容创制进行协同攻关,引领艺术技术创新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策源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王浩代表上海市教委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向上海电影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指出,十年来,上海电影学院在学科建设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展现出蓬勃生机,探索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发展之路。面向未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学院要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观,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潘敏代表中共市委宣传部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作为上海电影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上海建设“电影之城”与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贡献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电影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希望学院能深化创新驱动的教学改革、构建开放融合的协同生态以及担当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期望学院能够立足诸多合作项目,深化产学研用融合,赋能电影人才培养、产业研究与影视创作实践等各领域的长足发展。
高长力、潘敏、陈永庆、高韵斐、王浩、梅广清、成旦红、刘昌胜、陈凯歌、奚美娟、马可·穆勒、何小青等领导嘉宾共同参与了“光影十载,筑梦未来”新十年战略启动仪式,点亮了“新十年”的画卷,宣告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昂首阔步,踏上新十年的征程。
主题活动在上海电影学院教师王志达、孙逊、潘晓斌带来的歌曲《再一次出发》中落下帷幕。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积累与超越。三十年积淀,十年奋进,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电影学院将以更清晰的战略、更开放的姿态再次出发、迈向未来。
作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10周年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国际影视创制人才培养教育论坛随即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交流展示中心接续开展。本次论坛邀请海内外影视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跨入AI时代的影视创新制人才培养策略与未来趋势。伊丽莎白·戴利、潘若简、米莱妮娅?菲德勒、丁友东等依次作主旨发言。丁亚平、贾磊磊、张阿利等9位来自国内外兄弟学校及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在主题论坛依次发言,分享了在数智时代影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电影教育的重新思辨、影视的知识状态重构与观念转型、影视教育的时代挑战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与实践经验。
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三十载的深厚积淀,到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锐意创新的十年辉煌腾飞,再到今日拥抱AI、放眼全球、豪情满怀地开启新十年征程,这条光影之路,镌刻着无数上电师生的奋斗足迹,闪耀着梦想与智慧的光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电影学院将继续秉承“学院即片场,艺术融合技术”的办学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执着的追求,深耕光影沃土,培育时代英才,以光影为笔,饱蘸科技与人文的浓墨,在未来的银幕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梦想的壮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