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多维协力 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七讲“做会‘变频道’的智慧家长:PAC自我状态在家庭教育中的魔法应用”

时间:2025/7/13 13:02:4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7月2日19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的“多维协力 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七讲“做会“变频道”的智慧家长——PAC自我状态在家庭教育中的魔法应用”拉开帷幕。本场讲座由东方网教育频道、《大众心理学》杂志、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上海市性教育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马戏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小学、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承办。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专家颜苏勤担任主持人。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工作坊主持人余智华老师担任公益讲座联合主持人。

WDCM上传图片

本次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参与者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及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WDCM上传图片

主持人颜苏勤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张麒副教授。张麒老师是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督导专业委员会主任。

WDCM上传图片

本次讲座中张麒老师以亲子沟通中的矛盾与沟通不畅为切入口,介绍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简称TA理论)。TA理论是一种用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人格理论和动力分析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它简单易懂,整合各项理论,强调人在互动中发展,可以广泛概括和指导亲子的沟通模式。

张麒老师的讲座讨论自我状态的三个频道和6个波段。

每个人都存在P、A、C三个“频道”。P代表父母自我状态,人们复制父母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其中又细分为照顾型或控制型父母自我。A代表成人自我状态,对当下客观现实做出相应的想法、感受和行为。C代表儿童自我状态,像孩子一样再现早年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可分为适应型或自由型儿童自我。

WDCM上传图片

当父母在养育中处于不同的五种功能性自我状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模式。例如,处于照顾型父母的自我状态时,表达出对孩子的温暖关怀与呵护。处于控制型父母的自我状态时,呈现更多对孩子的指责与控制。不同的自我状态都有积极和消极面。例如控制型的父母自我状态,既有正面效果如父母给出丰富经验,指导孩子获益。但负面效果可能是轻视或无视孩子的想法,人际互动中有攻击性,引发孩子的反感抵触。

WDCM上传图片

张教授强调这五种自我状态都需要有,可以根据现实情境来自由而灵活地切换,避免过度僵化于某一种自我状态,或者过度隔离某一种自我状态。在亲子交往中,常见的发生的是平行沟通,如亲子都处于理性面对现实情境的成人自我状态,或是相互指责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父母可以通过自我状态改变,邀请或使得孩子自我状态的变化,从而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升与孩子的沟通质量,具体如下所示:

波段1:父母可以根据场景主动切换自我状态,从而改变和孩子的互动模式。

波段2:如果父母感知到争吵的火苗,不妨引导孩子共同切换成成人自我状态,一起理性讨论问题。

波段3:家长也可以常常感受自己内心儿童自我的部分,从而更能觉察自己的状态。

波段4:家长或可以与孩子共同切换成儿童自我的状态下,以孩子般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冲突。

波段5:有时家长向孩子求助,可以引导孩子发展出乐于助人、温暖关怀的照顾型父母自我。

波段6:父母需避免持续控制指责和孩子持续焦虑矛盾的自我状态。

WDCM上传图片

此外,张教授也分享了近期的研究成果,验证自我状态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发现两个值得关注的点:

其一,家长的适应性儿童状态不利于亲子关系构建。对此,家长可以增强自信,正面教养,避免过度迎合或回避孩子的教养问题。

其二,家长的控制往往削弱家长的教养满意度。不妨在教养中增添更多幽默放松的部分,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WDCM上传图片

讲座的尾声,联合主持人余智华老师对张麒老师的讲座做了精彩的回顾与总结,并进行提问,与张麒老师展开深入交流,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心声同频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姚成刚老师: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PAC自我状态理论(父母、成人、儿童)不是简单的理论概念,而是家庭教育中可具象化的“魔法”运用,它精准揭示了亲子关系中的“频道错位”,传授如何识别并及时切换“频道”,尤其是父母如何构建理性、平等和尊重的家庭生态。这不单是沟通技巧,更是父母心态修炼的考验。当孩子处于情绪状态下,父母要以理解引导孩子回归理性。当孩子处于焦虑之下,父母要提供支持系统。总之,为父母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实操的方法,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上海市商业学校姚燕婕老师:作为中职一线教师,我更加意识到:只有当成人能辨识并调整自己处于“父母”“成人”或“儿童”哪种状态,才能更智慧地回应青春期学生复杂多变的情绪和行为。PAC理论为家庭教育和师生沟通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路径。

上海市马戏学校薛美娟老师:张老师的讲座通过精心选取的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亲子沟通视频,不仅系统梳理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沟通模式,更精辟剖析了不同模式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表达与情感需求。他指出,在平行沟通状态下,孩子往往能卸下心防,自然流露真实想法。他不仅揭示了沟通不畅的深层原因,更倾囊相授了改善沟通技巧、构建互信互敬、和谐稳固亲子关系的实用策略。这次讲座重塑了我对亲子互动的认知,为师生沟通和家校协作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闫冬蕾老师:学习到沟通中每个人都有“父母态”(P)、“成人态”(A)、“儿童态”(C)三种状态,而亲子沟通的困境往往源于我们固守频道,不能变换自身的沟通状态。面对青春期的起伏,亲子沟通的关键在于家长要学会动态调整自己的状态,用冷静倾听稳住局面,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才能化解矛盾。PAC理论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亲子沟通指导,也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和亲子辅导提供了新的启发。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王娜老师:讲座启示我智慧教养的核心在于依据场景需求弹性调整自我状态,让教育既保有规则的硬度,又兼具情感的温度,这一理论为破解亲子沟通困境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心理框架,未来将在家长指导中重点传递这种“动态教养”的核心理念。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钱海燕老师:听完张麒教授的讲座,我深受触动,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见解。身为心理老师,日常工作中我时有目睹家长因沟通不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状况,张教授所讲的“PAC”自我状态理论,无疑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家庭教育里,家长需精准识别并灵活切换三种自我状态。这一理论不仅能改善亲子交流,更能助力家长塑造温暖且智慧的形象。未来,我会将此理论融入工作,引导更多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贴心引路人。

上海市洋经菊园实验学校刘骏熙家长: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孩子太听话,而是需要选择正确沟通的“频道”。从今晚孩子睡前的一个拥抱开始,我将练习放下控制欲,让尊重与信任成为家庭的主旋律——因为只有家长学会“变频道”,孩子的人生才能“全频道绽放”。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赵元韬家长:通过“变频”,化解冲突,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以特定的状态,更多引导孩子的NP、A、FC。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自我状态,先倾听,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孩子的观点,灵活调试养育方式,多用肯定的方式激励孩子。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卞伊雯家长: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而是充满温度和智慧的双向沟通。每次主动切换“频道”,都是亲子关系解锁了新的可能。在孩子面前放下做家长的威严,孩子眼中的戒备化作信任;将指令换成启发式提问,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用玩的心态陪伴,那些被视为浪费时间的时刻,变成美好的回忆。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陈妍君家长:过去,我常以“父母态”(P)要求孩子听话,结果孩子要么反抗,要么退缩。之后我应该尝试调整:

1.多用“成人态”(A)沟通:比如孩子发脾气时,我会说:“妈妈看到你很生气,能告诉我原因吗?”而不是直接批评。这样帮助他理性表达情绪。

2.适当保留“父母态”(P)的规则*:比如明确作息时间,但会解释原因:“早睡能让身体更强壮。”避免强硬命令。

3.融入“儿童态”(C)的共情:陪他玩耍时,我应该陪孩子一起大笑或撒娇,让他感受到亲密和支持。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晏熙涵家长:作为家长,应当保持弹性,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进行沟通交流,避免思维和行为模式固化。通过灵活调整沟通方式,就像调节电器频率一样“变频”,有效化解亲子冲突,优化沟通效果,进而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家长需要清晰认知自身的自我状态,以此为基础实现科学正向的教育引导。

上海市商业学校朱韵萱家长:通过了解PAC模型,我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孩子的不同情绪和需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应对策略。作为家长,我们常容易陷入权威或溺爱的极端,而PAC模型则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平衡,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也教会他们独立和自律。

上海市商业学校高平平家长:以前和孩子交流总用一种模式,碰上矛盾就僵住。张麒老师讲的PAC自我状态,让我明白要灵活切换角色,有时当“成人自我”理性沟通,有时用“儿童自我”共情陪伴。以后我得把这些方法用起来,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再当“固执家长”啦,感谢讲座给的新启发!

上海市商业学校朱韵萱:通过PAC模型,我学会了观察和理解父母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这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

上海市商业学校高平平学生:遇到分歧可以试试换种交流方式,比如用理解的态度代替任性,也引导爸妈调整。这不仅能改善家庭氛围,也让我学会更好管理情绪,对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希望以后多些这样实用的分享!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