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7/21 11:17:40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你知道吗?在上海,有这样一群青少年,他们用代码“驯服”污水厂温室气体、用数学建模追踪校园碳足迹、在小区里破解花与虫的共生密码……他们正用好奇心和创新力,为城市的绿色未来注入青春能量!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火热报名中!下一个绿色创变者,会是你吗?
我们期待你:
把知识变行动:将生态文明认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案。
为城市添绿意:助力上海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宏伟目标。
做时代新力量:成长为兼具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的美丽中国建设者。
往届精彩回顾:青春智慧,点亮绿色之光!
过去三年,上海学子们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惊叹的“绿色答卷”。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高光时刻。
作品一
“碳”本“数”源——数据驱动的一站式污水厂减排系统
选送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团队成员选用耦合深度学习和机理模型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混合预测模型,搭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一站式污水厂减排系统”,实现了对不同水质、不同工艺、不同运维实际的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生成排放规律的精准解析,同时提升了减排模型的可解释性。
作品二
中学生碳排放研究分析报告(以某中学为例)
选送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
提案以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和研究中学生的碳足迹,探索个体的碳管理。综合文献研究、碳足迹计算器核算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对某中学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消费行为进行调研和实地统计研究,建立中学生个体碳足迹模型,从高到低进行了碳消耗排序。以中学生碳足迹研究为基础,探索中学生实现个体碳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作品三
吴泾镇三小区秋季蜜源植物与访花昆虫初探
选送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
团队成员以兴趣为驱动,对观察的昆虫和植物进行拍照记录,利用简单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调研期间蜜源植物与访花昆虫的数量。基于调研数据,聚焦助力碳汇,根据秋季蜜源植物与访花昆虫的关系特征,团队成员建议小区在绿化规划中,合理利用边角,种植更多传粉友好的植物,吸引更多访花昆虫,为城市生态多样性助力。
第四届活动:你的舞台,无限可能!
知行合一·构建能力闭环!
从现象分析→方案设计→实践验证,全程培养“认知-行动-反思”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创意真正落地!
科学精神·扎根真实问题!
鼓励立足社区与校园,围绕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等议题,开展有数据、有逻辑、有深度的原创研究!
成果转化·放大青春价值!
优秀作品将获得政府-企业-高校资源支持,推动方案优化推广,打造青少年创新生态链!
谁能参加?
小学组丨初中组丨高中(中职)组丨高校组
交流什么?
科技发明类:结合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知识,设计可落地的低碳装置或系统。
实践调查类:围绕绿色生活、ESG等主题,开展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
提交什么?
团队介绍、现象分析、解决方案、研究成果等(详见附件申报表)。
重要时间
报名截止:2025年10月15日(千万别错过!)
报名通道
官方网站:http://www.micm.cn(点击链接进入报名通道)
扫码填报:
科技发明类
实践调查类
荣誉等你拿!
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胜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
以青春之力,书写生态答卷
活动不仅是青少年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更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你的智慧,将成为全国青少年生态教育的“上海方案”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交流活动,期待怀揣绿色梦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