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7/30 9:26:4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
![]()
7月27日,2025年SSDC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科学辩论赛迎来巅峰对决,初高中组2场冠亚军争夺战精彩举行。
![]()
![]()
![]()
![]()
![]()
![]()
来自14个区41所学校的初高中共48支参赛队,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该优先考虑生物技术而不是碳捕集技术”和“投资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应该优先于培养新医生”两大前沿议题展开深入辩论。经过2天8轮的激烈比拼,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勇夺高中组冠军,上海市奉贤中学获得高中组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支参赛队双双晋级总决赛,包揽初中组冠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获得高中组季军。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和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获得初中组季军。周子越等10位同学获高中组十佳辩手殊荣;杨晏清等10位同学获初中组十佳辩手殊荣,他们分别来自14所参赛学校。赛后举行了颁奖仪式,为期三个月的SSDC辩论赛圆满落幕。
![]()
![]()
![]()
![]()
本届SSDC辩论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承办,乐卓英语辩论演讲、北京弘书阁教育(启智英语)协办。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70所初中和49所高中的195支辩论队,共计975名中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上海惠灵顿国际、包玉刚实验学校、上海市实验中学国际部和西南位育中学国际课程班等国际学生也参加了本届辩论赛。
![]()
![]()
![]()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如何才能实现碳中和?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比人类更加聪明?辩论作为一种强调逻辑思维与理性对话的传统表达形式,不仅未被时代淘汰,反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过此次辩论赛,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科技与社会问题的理解,也提升了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收获良多。
![]()
荣获高中组冠军的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代表队队员顾婷婷表示,本次比赛全面提升了同学们的辩论思维与表达自信。强劲的对手、公正的裁判、团队的拼搏、老师的信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是团队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
![]()
奉贤中学代表队在2024年SSDC大赛中荣获季军。今年,由唐亦阳、张轩瑞、林欣媛、朱子旸、沈歆澜5位队员组成的“Fact Xplorers”队再次参赛。在备赛过程中,队员们积极参加了主办方组织的4次英语辩论培训和模拟辩论活动,不断锤炼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在无数个日夜的集体头脑风暴中凝聚智慧,刻苦钻研,协同奋进。凭借三胜一负的优异成绩,他们成功闯入总决赛。在季燕华、周芷絮、陈茗珺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再创佳绩,骄傲地捧回了亚军的奖杯!
![]()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支参赛队表现出色,双双晋级总决赛,包揽了初中组冠亚军。从预赛第一轮到决赛,在为期两天的赛程和8轮比赛中,队员们秉持上外附中“自强、至诚、志远”的校训,凝聚团队智慧,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展现出卓越的思辨能力与对科学的热爱。王彦博说,在一场场比赛中不断观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别队失败的教训,逐渐摆脱恐惧与焦虑,开始享受与队友的默契配合、与对手的思维碰撞、上台输出观点时的酣畅淋漓。他坚信,是坚持不懈的信念让团队走上冠军的领奖台!杨晏清通过比赛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普议题,收获了课堂之外的知识与思考。尹浩文则表示,与队友齐心协力,在每篇辩论稿的论点与论据上精雕细琢,力求以扎实的思辨说服对手,感受到思维飞扬、语言激昂的辩论魅力。朱怡璇表示,能够参与SSDC这样高水平的学术性赛事倍感荣幸,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辩论的热爱与追求。潘嘉仪则感叹,SSDC无论在学术深度还是活动氛围上都远超预期,带来了宝贵的成长体验。
上外附中指导老师徐晓君老师表示,SSDC辩论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卓越的成长平台。孩子们在唇枪舌战中加深了对前沿科学议题的理解,在观点交锋中锤炼了逻辑思辨能力,更在聚焦人类未来发展与生存挑战的辩题中,悄然种下了作为地球公民应有的责任意识。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宝贵的精神养分,激励他们在求知与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担任本次赛事评委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为民副院长表示,相较于科普英语演讲,科普英语辩论赛更强调学生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提升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刘哲老师表示,部分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度仍显不足,习惯用数据堆砌论点,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度思考与批判性分析。要打破这一瓶颈,参赛中学还需进一步加强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深度思考,推动从“表达观点”迈向“科学地思考和论证”,真正实现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思维的融合培养。
国际辩论裁判Andreas表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是参赛学生展现出的高度投入与卓越表现。面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议题,学生们展现出深入的理解与清晰的表达能力。无论是在碳中和路径的多元选择,还是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利弊的探讨中,许多选手都体现出远超同龄人的科学素养与逻辑思维水平。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运用专业术语,还能理性权衡不同观点,面对质询时从容应对,能够迅速指出证据来源并准确说明其论证作用,这种对资料与论点的全面理解与灵活运用,正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令人印象深刻。
![]()
当然,在比赛中学生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例如,部分参赛队在理解和把握辩题核心意涵方面尚有不足,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将辩论简化为立场对抗、全盘否定对方观点,而忽略了辩题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结构与价值权衡。其实,辩论的真正价值在于识别“何者优先”、“如何权衡”,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未来,辩手应通过持续训练与实战积累,注重观点的层次性与逻辑深度,形成真正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立场。
![]()
![]()
![]()
![]()
![]()
本届辩论赛是一场聚焦前沿科技、激发思维火花的科学盛会,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少年在科学探究与逻辑辩论方面的卓越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具备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与公众表达能力的优秀学生,未来将成长为引领社会进步、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新时代的科学家、演讲家与辩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