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8/11 11:56:30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
点击“播放键”查看完整视频
这位年仅17岁的高二学生,不仅是学校海洋俱乐部的创始人,更以其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执着,积极投身于海洋科普与保护事业,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海洋保护“小达人”。
马清禾自初中起便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中的鱼缸里曾养过潜水艇河豚、海月水母、倒立水母和巴布亚硝水母等多种海洋生物。高中时,她发现同学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于是创立了“Marine Conservation Club”,每周四在学校里为学弟学妹们科普海洋生物知识。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前往上海闵行万科双语学校,为初中生们开展《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讲座,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的演化和保护现状。在小红书上,马清禾发布了20篇海洋科普文章,其中一篇关于小猪鱿鱼的科普文章更是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马清禾还在实验室里研究发光细菌PPT3,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海洋保护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
当被问及创立“Marine Conservation Club”的初心时,马清禾表示,最初是被“无力感”触动。在一次海洋保护讲座上,她看到珊瑚白化的视频,那些曾经五彩斑斓的“海洋森林”变成一片灰白,让她深受触动。她希望通过俱乐部的活动,让年轻人真正“看见”海洋生物的鲜活,从“好奇”变成“责任”,从而将保护海洋的行动落到实处。在俱乐部的活动中,马清禾并不担心学生们会对“硬核”的“解剖课”感到害怕或不适。她解释说,他们所使用的标本都是自然死亡的,而且会提前向学生们讲解“解剖不是破坏,而是尊重生命的方式”。通过亲手触摸和了解这些生物的“神奇结构”,学生们反而会生出“好想保护它”的冲动。
对于如何平衡学业、俱乐部活动、实验和自媒体运营,马清禾有着自己的“优先级法则”。她认为,学业是基础,但其他活动都是“延伸学习”。例如,学校俱乐部讲解的海洋分类和演化知识,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的“系统发育”;而撰写小红书帖子需要查阅文献,这反而锻炼了她的信息整合能力。
谈及未来,马清禾表示,她最想与海洋生物化学家布拉德利·摩尔教授合作。摩尔教授专注于从海绵、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探索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马清禾的奶奶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已有3年,她希望通过与摩尔教授的合作,找到治愈奶奶的“种子”。
马清禾用她的行动证明了热爱的力量。她鼓励同龄人:“你的热爱,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每一个“我想”,都是改变的开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海洋生物,共同为保护海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