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8/13 10:04:1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澧溪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8月11日,在盛夏的骄阳中,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忱,上海市澧溪中学第四期“溪君荟”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正式启动。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负责人张娟,周浦学区治理委员会主任、澧溪中学校长朱国花,校党支部书记张旭平,以及全体班子成员、行政人员、跟岗人员、正副年级主任等悉数出席。研修班汇聚了近160位澧溪中学3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与周浦学区青年教师代表。全体参训教师将在干货满满的讲座与互动交流中,开启专业成长的新征程。
模块一
-青苗初绽,誓言如虹-
活动伊始,青年教师们以深情朗诵《我骄傲,我是一名老师》开场,用赤子之心演绎教育史诗,将个人的讲台坚守升华为文明传承的星火。这不仅是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更是对万千教师的崇高致敬。
副校长、康沈校区主任江英老师立足教育前沿,详细解读本次研修方案。她从培养目标切入,强调研修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助力其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的骨干力量。她强调本次研修采用“集中听讲+分组研讨+成果展示”的多元模式,确保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同时设立观察团,全程跟踪评估参训教师的研修表现。此外,青年教师们还将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题,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并最终呈现设计方案。
带着对专业成长的系统规划,朱国花校长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强国之基在强教,强教之要在强师。本次研修班的启动,既是优秀传统的赓续,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出发。并为青年教师送上四点成长期望:一是点燃学习引擎,以“数智素养”照亮未来课堂。——要主动拥抱变革,要深耕学科,让“一桶水”化为“奔涌江河”;要精研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新样态,让课堂焕发科技的温度。二是厚植文化根脉,以教育初心涵育时代新人。——要将红色基因、革命精神融入课堂,使之成为传承的主阵地;要将传统文化的育人智慧融入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涵养优秀品格。让教育兼具时代温度与历史厚度,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三是锤炼实践智慧,以匠心耕耘浇灌成长沃土——带着真实的教学困惑探索策略,让每一次研讨都转化为课堂提质、家校共育的智慧。“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做最会点燃火种的人!四是凝聚协同合力,以“共同体”意识共绘教育图景——积极融入团队,在思想碰撞中凝聚智慧,在任务协作中锤炼默契;与同事并肩、与学生共情、与家长携手,让每一份力量都汇向育人目标,凝聚推动教育发展的磅礴合力!
朱校长的勉励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年教师们定会成为教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而周浦学区、澧溪教育,也必将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绽放更绚烂的光彩,指引学子成长,贡献教育强国伟力!
随后,朱校长宣布上海市澧溪中学“溪君荟”第四届青年教师研修班正式开班,并为两位班长倪晨昕与曹蕾授旗。
接过象征着责任与传承的班旗,两位班长用铿锵的话语表达了认真研修的决心和期待。随后青年教师代表康子怡老师登台抒怀。她表示,作为青年教师,深知教育既是“静待花开”的坚守,也是“与时俱进”的革新;育人既需“心有大我”的境界,更需“躬耕不辍”的执着。她号召大家以研修为契机:做学习者,永葆求知热忱,拓宽教育视野;做思考者,敢于质疑求索,破解教学真问题;做行动者,怀揣育人初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思维迎接新学期挑战。
思想的共鸣需要实践的映照。研修班首日特别设计“破冰行动”,以情景剧为载体,让青年教师在创意演绎中深化对“师风师德”的理解。
“清恪班”率先登场,以“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主题,通过真实的校园场景,诠释了“清恪”深意——心怀清白坚守教育初心,行为恪守践行育人使命。剧中教师们对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学生平等沟通的耐心,生动展现了“四有”好教师形象,传递出教师的清正之德,能赋予每株“青禾”礼遇生命拔节的力量。节目的最后,班委们手持班旗高诵“持清为镜,秉恪作绳,礼遇生命,向美而行”的班级口号,当动听的旋律响起,班歌《师者如光》点亮舞台,生动诠释了教师清正之德赋予生命拔节的力量。
紧随其后,“为漪号”班围绕“站稳三尺讲台”展开演绎。第一幕如同电影大片,为台下的老师带了巨大的视觉震撼,随后两位青年教师身着汉服上台,缓缓打开书简吟诵《师说》,生动诠释“何以为师”;第二幕通过西南联大主题诗朗诵配音,展现教育者对历史的敬畏与使命的传承;第三幕的模拟教学论坛中,他们将“精研教学、关爱学生”的理念融入细节,诠释了对“讲台承诺”的坚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者,最后,几位班委带来了自己谱曲的班歌《星火启航》,歌声悠扬,正如他们的班级口号——教育者如舟,载青衿过湍流,涟漪为证。
两场情景剧主题各异,却同样传递出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的深刻思考与践行育人使命的坚定决心。台下掌声如潮,既是对精彩表演的肯定,更是对教育初心的深切共鸣。
感悟化为誓言,初心映照前路。校党支部书记张旭平带领全体教师庄严宣誓。身为教师,我们立誓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以知识之光点亮学生成长之路;我们立誓珍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唤醒内在潜能;我们立誓坚持终身学习,精进自我素养,以言传身教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
本环节的最后,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负责人张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赞赏澧溪青年教师的精彩呈现和学校搭建的宝贵平台,并指出,破冰行动中从“何为好老师”的探讨到“如何用爱心与责任滋养学生成长”的实践,都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教师将师德要求内化为行动准则的坚定决心。“这种‘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的态度,正是师德师风建设最生动的体现。”
模块二
-德业双修·知行致远-
当理念内化于心,更需匠心落于行。破冰行动后,丁佳怡、胡宇雯、钱佳燕三位优秀青年班主任依次登台,聚焦班级管理实战,分享育人智慧结晶。
丁佳怡老师以“班级规章筑基”为题,确立“尊重、合适、定力”三大关键词。她分享道,新生阶段便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竞选演说、民主票选的方式,选出劳动部、生活部、宣传部及纪律部的班干部,并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表扬他们突出的能力和为班级奉献的品质。“成为班主任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学生年少时光的记录者。因此,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生行规,其核心基础都是师生共同营造的、满怀热爱与期待的集体风貌。
制度为骨,文化铸魂。胡宇雯老师则带来“班级文化共建”主题分享。她鲜明指出:班级环境不应是班主任的“样板间”,而应是学生的“共建区”;班级文化不应是“我贴你看”,而应是“我们一起写下此刻的共同记忆”。只有当教室从“老师的展厅”变成“学生的客厅”,每一条规则、每一株绿植、每一张纸条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用一平方米的尊重,换取一片真实的归属感,”胡老师阐释道,“好的制度不是‘管住’,而是‘点燃’,让学生从规则的‘执行者’变为‘设计者’,班级才能真正活起来。”
个体的闪光终需凝聚成集体的力量。钱佳燕老师以“班级活动聚力”为核心,分享组织义卖活动的宝贵经验:活动组织:统筹规划,明确目标;活动动员:激发热情,全员参与;活动实施:有序推进,适时引导;活动总结:深化教育,巩固凝聚力。她深刻体会到:“班级活动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共同前行。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当好‘舵手’,在策划时明确方向,在动员时点燃热情,在过程中适时引导,在结束时深化教育——唯有如此,活动才能超越形式本身,真正成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三位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台下青年教师认真记录、频频点头,在经验碰撞中汲取育人智慧。
经验分享的余温未散,思想的航标再度点亮。张旭平书记对上午的系列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并高度赞扬了破冰行动中青年教师展现的创意与诚意,以及三位班主任分享中蕴含的深刻实践价值:“这充分展现了澧溪青年教师蓬勃的活力、扎实的功底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书记望向台下年轻的面庞,语调温厚而坚定。他带领在场的全体教师一起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教师的职业底线,又重温了教育家精神,向青年教师阐释育人初心:践行“心有大我”的信念,需要将教育情怀转化为学科教研的担当、新课标落地的钻研,让家国情怀在备课细节中扎根;落实“启智润心”的智慧,需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耐心引导、知识生活化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成为思维与情感的共生土壤;坚守“勤学笃行,乐教爱生”的态度,则需在请教教学技巧的执着、作业批注的鼓励、面对学生时的微笑中,书写平凡讲台上的坚守史诗。张书记的讲话让青年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青年教师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在育人之路上行稳致远。
精神的灯塔需要规范的护航。朱国花校长的点评和讲座进一步让青年教师们明晰了行为边界、注入了实践底气。朱校长提到上午的破冰情境剧里,青年教师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诠释了师德的正向光芒,同时校长强调“身正为范”需贯穿三大维度:以仁爱之心包容个性差异,以公正之法守护评价透明,以文化之魂浸润课堂言行,让师德成为看得见的温暖力量。
同时,针对易发、高危的失范行为,校长严正申明不可触碰的“师德红线”,她强调:师德建设需“敬畏底线”与“追求高标”并重——青年教师们在破冰行动中展现的创意诚意、在经验分享中传递的育人智慧,正是澧溪“有所不为”更“主动作为”的师魂写照。
-尾声-
以淬火匠心,锻育人风骨;以溪流之韧,润青春青禾。今日破冰启思的誓言铿锵,明日深耕讲台的星火必将燎原。愿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澧溪的沃土上,既做扎根的竹,亦作引路的灯,让教育成为生命与生命最美好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