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企业实践赋能教学,前沿探索启迪育人——赴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实践感悟

时间:2025/8/13 11:40:1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7月,跨越四千余公里,新疆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丛箐前往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以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身份开启为期两个月的企业实践。这段扎根行业一线的经历,不仅让丛箐在技术实操中实现突破与成长,更使他对“职业教育如何精准衔接产业需求”有了深刻思考。

一、融入企业:理解制度文化,洞察开发生态

初入申瑞继保,丛箐首先沉浸于企业制度与文化的学习。作为电力继电保护领域的深耕者,该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始终以“精准守护电力安全”为使命。其制度体系既强调“质量红线”,例如软件测试的“多轮评审机制”,从单元测试到现场联调层层把关;又鼓励“创新活力”,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甚至对“失败但有价值”的技术探索给予容错空间。这种“严谨+开放”的文化氛围,让丛箐理解到企业对“可靠技术”与“创新突破”的双重追求,而这正是职业教育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产业精神”。

WDCM上传图片

二、技术深耕:图像识别、信创实践与行业价值

在业务实践中,“行业图像识别”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丛箐参与了铁路设备信息匹配项目,并深刻理解其意义:通过图像识别替代人工巡检,可将设备缺陷识别效率提升3倍,精准度达99%以上,直接保障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

这段实践让丛箐明白,技术应用必须贴合行业场景——铁路设备的金属锈蚀、标签磨损,要求算法具备极强的“鲁棒性”;电力系统的高可靠性需求,更要求技术落地时兼顾“效率与安全”。

信创学习则让丛箐触摸到产业安全的“底线”。公司严格遵循信创标准,从服务器(鲲鹏架构)到开发工具(麒麟系统、人大金仓数据库)全面适配国产生态。在解读信创规范时,“自主可控”与“安全合规”的双重要求,让丛箐意识到,未来教学需融入“信创理念”,让学生掌握适配国产软硬件的开发技能。这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电子信息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WDCM上传图片

三、视野拓展:WAIC大会的启示与碰撞

7月28日,丛箐参加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这场行业盛会如同一扇窗,让丛箐窥见“技术融合”的未来图景。

产业融合的新可能在展会现场展现得淋漓尽致:人工智能与电力、轨道交通的融合案例目不暇接——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识别变电站设备缺陷,AI算法优化铁路调度效率……这些应用让丛箐意识到,电子信息专业的边界正在拓宽,“人工智能+行业场景”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产业刚需。

丛箐认为,课程内容需要紧跟WAIC等前沿展会的技术趋势,在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伦理”“信创适配开发”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未来竞争力”。

WDCM上传图片

企业实践是一次“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契机。丛箐既在技术实操中贴近行业脉搏,又在育人反思中明晰方向。他表示,未来自己将把企业一线的“真问题”“真需求”带回课堂,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人才的“蓄水池”,助力更多学生从喀什的课堂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舞台,用技术赋能产业,以教育点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