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8/18 11:50:0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澧溪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为深化课程改革探索跨学科实践路径,赋能青年教师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推动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落地生根,8月15日上午,上海市澧溪中学“溪君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专题研修活动在周阳校区举行。呈现了一场贯通古今、链接未来的教育创新盛宴。周浦学区治理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澧溪中学校长朱国花,澧溪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旭平及全体行政团队、学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共170余人共赴思想碰撞之旅,活动由陈戴维、袁逸婷主持。
晨光穿透教室窗棂,洒在摊开的设计图纸上。这里没有传统课堂的经纬界限,只有少年们俯身讨论时发梢跃动的光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场,十组教师以真实情境为纸、跨学科思维为笔,共同绘制了一幅“做中学、学中创”的教育长卷。将红色记忆、丝路文明、生态责任等宏大命题,拆解成可触摸的学习项目。当学科壁垒在真实问题前消融,我们看见核心素养在项目土壤里拔节生长。
一、健康守护者:生命教育的科学叙事
小组主题:《我和“健康”交个朋友》
从BMI指数测算到能量收支方程,从俯卧撑动作规范到“健康进步勋章”激励体系,学生化身自我健康管理者。三课时闭环设计(计划制定→实践优化→成果展演)中,数学统计图表与体育训练日志碰撞,化学方程式
化作能量管理的生动注脚。当运动视频与饮食记录在成果展中亮相,我们看见科学精神与健康生活的基因已植入青春血脉。
二、时空摆渡人:桥梁中的文明密码
小组主题:《桥梁——连接科学与人文的纽带》
百年古桥改造方案中,阿基米德原理在游船限载实验中验证,悬索桥力学模型与《清明上河图》虹桥结构在沙盘对话。学生团队以“科学区浮力装置+人文区年代尺+艺术区3D模型”构建多维展台,一封《古桥保护倡议书》更将物理公式、历史案例与美学设计熔铸为社会责任。金门大桥的钢索几何与赵州桥的龙纹雕刻,在少年手中焕发新的文化生命力。
三、青铜解码者:博物馆的数学诗篇
小组主题:《博物馆研学:纹饰中的文明基因》
当青铜器饕餮纹在坐标系中拆解为旋转60°的几何变换,当数学公式解析四方连续纹样的生成逻辑,历史文物在少年眼中焕发新声。AI视频脚本让司母戊鼎“开口”讲述:“我的云雷纹由平移迭代12次形成,象征周天子礼乐之序。”从纹样测绘到《青铜文化传承指南》创作,三角函数与《考工记》在这里达成文明共识。
四、数据侦探团:体质健康的青春方程式
小组主题:《阳光成长计划:体质健康多维调查》
心率曲线图、心理压力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雷达图——学生用数学建模解剖健康密码。操场上的肺活量测试与教室里的问卷星分析同步推进,道法课的《责任公约》与生物课的代谢原理共同解答“为何睡眠是最好补剂”。当《体质健康记录册》移交学弟妹时,数据已化作守护成长的温暖刻度。
五、追光工程师:太阳灶里的生态哲思
小组主题:《“阳光引擎”诞生记》
抛物线函数优化聚光角度,废旧铝箔提升反射效率,一场跨学科协作在太阳能灶设计中展开。物理组测算光路轨迹,数学组核算锅盖直径与升温函数,语文组为装置撰写双语说明书:“每度电的诞生,都是阳光与智慧的握手。”当模型在操场实测中煮沸泉水,科技向善的种子已在汗水浇灌下发芽。
六、红色叙事者:记忆守护的青春接力
小组主题:《红色记忆守护者》
南汇烈士陵园的石碑拓印、傅雷故居的译稿复原、顾式老宅的沉浸式话剧——历史在少年指尖苏醒。学生用GIS技术绘制红色路线拓扑图,用统计学分析参观者情感共鸣曲线。“文物会说话”AI视频中,泛黄照片里的战士与今日少年隔空对话:“你描摹我勋章纹样时,信仰的坐标已重叠。”
七、丝路行者:文明互鉴的青春注脚
小组主题:《丝绸少年行》
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丝路大富翁”棋盘上,数学组用百分数计算驼队关税,英语组演绎商贸谈判情景剧。敦煌乐舞的节奏谱系被解构为斐波那契数列,陶罐纹样在坐标系中旋转生成动态壁纸。当《丝路文化传承手册》封笔,那条千年古道已在少年心中铺就新篇。
八、光影考古队:历史微光的时空重现
小组主题:《从<南京照相馆>探寻历史微光》
暗房里的老照片修复、拉贝日记的跨时空明信片、历史数据的可视化建模——1937年的南京在少年手中渐次显影。当学生用剪辑软件合成“穿越80年的合影”,当青铜器纹样在数学坐标系中旋转生成动态壁纸,我们看见技术正成为文明传承的新载体。
九、生态建筑师:班级角落的绿色革命
小组主题:《植此青绿,共绘生机》
pH试纸检测土壤病征,黄金分割优化绿植布局,废旧奶茶杯改造自动灌溉装置。英语组为薄荷撰写双语“身份证”:“Mint:Cool and refreshing,recorded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道法组起草《植物认养公约》;数学组用曲面函数模拟藤蔓生长路径。当三行诗跃上生态牌:“你俯身测量泥土的酸度/数字在试纸上/绽开青绿的刻度”,劳动教育已化作美的启蒙。
十、生态调解员:虫鸣声里的自然法则
小组主题:《如何成为一名驱蝉师》
法布尔《蝉》的课文成为行动指南:学生用分贝仪采集蝉鸣频谱,用回收CD制作声波干扰器,用粘性树干套实施人道捕捉。当《驱蝉研究报告》论证“驱避非剿灭”的生态伦理,当数据图表揭示声波频率与蝉类行为的相关性,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在此达成和解。
观察员视角
在聆听了各小组的精彩分享后,三位观察员进行点评,他们欣喜地见证了本次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研修团队令人瞩目的专业成长足迹。
青年教师以“真问题”驱动设计,依托真实情境构建子任务链,成果令人惊艳!从课程标准锚定学习目标,到提炼可持续发展大概念;从创设生活化实践情境,到拆解调研、创作、展示三阶段任务——每一环皆见巧思。尤其以多元评价贯穿活动全程,让核心素养在“做中学”中自然生长,彰显了综合实践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培育社会责任”的育人内核。这份大胆尝试,正是教育生命力蓬勃的明证!
青年如溪奔涌,汇成蓬勃新林;理念灯塔照亮航程,实践深耕育方法之根。愿诸位青年教师谦逊返课堂,以平等对话守望尊严,凭真诚倾听点亮心灯;借技术之翼洞察秋毫,化教育情怀润泽生命,让智慧在讲台抽穗,唤醒彼此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
讲台上,健康管理的闭环设计正与青铜纹饰的数学密码共振;今日课堂外,太阳灶的光斑正照亮古桥保护的方案蓝图;今日少年心,丝路驼铃已化作数据代码,蝉鸣喧嚣终归于生态平衡的哲思。
这些方案如同教育星图上的坐标——有的指向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律动,有的锚定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对话,有的丈量个体责任与人类命运的距离。
当健康计划书与植物认养承诺书在班级墙上并列,当浮力实验报告与古桥水墨稿在档案袋中相遇,我们看见教育最本真的模样:知识在生活土壤里扎根,素养在问题解决中抽穗,而关于勇气、责任与美的领悟,正化作青春星穹中永恒闪耀的实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