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8/19 17:07:4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工委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8月13日19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的“多维协力 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九讲《“小男子汉”的那些事——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拉开帷幕。
本场讲座由东方网教育频道、《大众心理学》杂志、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上海市性教育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闵行区颛桥镇学区、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金山区世外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承办。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专家颜苏勤担任主持人。
上海市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书记、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全育人”导师张贞担任公益讲座联合主持人。
本次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参与者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及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主持人颜苏勤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郁超老师。郁超老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性学会理事兼性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性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青春期:生命的第二次飞跃
讲座伊始,郁主任首先明确了青春期的科学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青春期是指10-19岁这一特殊发展阶段。“这是人生中仅次于婴儿期的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更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郁主任强调,对于男孩来说,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理发育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
结合大量临床观察和数据,郁主任生动讲解了青春期男孩从10岁开始逐年变化的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增长曲线、第二性征出现、变声、遗精等过程,并剖析了“激素风暴”对体貌、肌肉、性器官发育的影响。他强调,家长应通过科学性教育、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避免因信息缺乏而产生焦虑或误解。
情绪与自我:学会和成长的不安握手
在心理层面,郁主任形容青春期男孩像“矛盾的综合体”——渴望独立却又依赖父母,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忽视,自我意识增强但情绪管理能力不足。他指出,这种情绪敏感与易冲动,是激素水平变化和大脑发育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常见的情绪管理问题,郁主任传授了“情绪管理四法”:第一,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快速平复情绪;第二,情绪日记:记录情绪变化及诱因,增强自我认知;第三,运动宣泄:每周3-5次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第四,信任倾诉:建立与父母、老师的沟通渠道。
在异性交往方面,郁主任介绍了青春期男孩与异性交往的四个阶段:疏远期(11-13岁)、朦胧期(13-15岁)、好感期(15-17岁)、恋爱期(17岁+),建议家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引导,逐步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数字世界的防护:做阳光、健康的小男子汉
随着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与交流的重要渠道,郁主任专门提醒——虚拟世界既能提供知识与便利,也暗藏谣言、暴力、色情等风险。青春期男孩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判断力尚未成熟,因此更需要建立健康的上网习惯。针对当下家长普遍担忧的网络问题,郁主任特别提醒要警惕“网络六大陷阱”:游戏皮肤赠送骗局、虚假直播平台、同城交友软件、私密照片勒索、网络游戏代练诈骗、网络恋人诱导。并提出了四大“数字自我保护守则”:保护身体隐私影像、警惕不良诱导、安装反诈APP、保留证据报警。
他建议学生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学会核实信息真伪,避免沉迷网络游戏或被不良信息裹挟;同时家长应参与到孩子的网络世界中,既做“守门人”,也是“同行者”。
讲座中,郁主任还总结了小男子汉们在青春期常见“成长的烦恼”的应对之道:如,正确看待包皮、遗精、自慰等正常现象,但过于频繁发生或伴发身体不适症状或心理困扰需就医;避免久坐、熬夜,注重饮食补锌(如西红柿、坚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前列腺炎风险;推荐专业书籍、专业网站,以及专业的心理热线,呼吁青春期男孩主动寻求资源支持。
最后,郁主任寄语青少年:青春期的所有变化都是生命的馈赠,主动沟通、科学认知、保持身心健康,才能让这段旅程成为美好回忆。
讲座的尾声,联合主持人张贞老师对郁主任的讲座做了精彩的回顾与总结,并进行提问,与郁主任展开深入交流,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反响热烈:一次贴心又解渴的成长课堂
上海市商业学校罗璟依同学:郁超老师专业又细致,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变化,剖析男孩青春期的“小秘密”。原来,男生也会因嗓音变粗、长出胡须忐忑,因性意识萌动迷茫,却因“男子汉”标签把情绪藏起。这让我懂得,青春烦恼无性别之分,该以共情与尊重,一起走过这段旅程,也明白性教育是所有人的成长必修课,愿携手为青春护航。
上海市商业学校罗璟依家长:郁超老师专业剖析男孩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让我意识到,儿子的“沉默与逞强”,背后是成长困惑。从前不知如何和孩子谈这些,现在明白,要主动打破“性别羞涩”,用理解与倾听,为孩子构建安全的沟通环境。这场讲座,让我懂得家长要做青春引路人,和学校、社会多维协力,陪孩子坦然面对成长,护航他们的“男子汉”蜕变之路。
上海市商业学校刘滢老师:郁教授的讲座,从青春期男生生理发育特征、心理情感波动规律,到学业压力、社交困惑等成长挑战,都讲解得细致透彻。这让我们清晰认识如何构建自我保护体系,从作息、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为助力男孩平稳跨越青春期、实现健康成长,提供了专业且实用的行动路径。
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李鸿燕老师:青春期是男孩生命系统的重大升级。汹涌的激素驱动着晨勃、性冲动等生理巨变,心理上则成为“矛盾综合体”。成长亟须智慧导航:以科学认知为盾,以健康管理为剑。在自律与理解中,男孩方能驾驭这场精密升级,蜕变为珍视身心、勇担责任的青年。
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祁志远同学:听完讲座,我才真正意识到,对“小男子汉”的成长来说,遮遮掩掩的回避远不如坦诚的引导重要。过去总觉得这类话题难以启齿,可讲座里提到的那些男孩在青春期的困惑、对身体变化的迷茫,其实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坎。原来,教会他们尊重自己的身体、理解界限感,比单纯说“不许”更有意义;让他们明白责任与尊重的重量,才是“男子汉”真正的成长课。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张思群老师:作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青春期男孩的身心发展需要科学引导和情感支持。未来工作中,我将:1.加强性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普及生理知识,消除学生对身体变化的焦虑;2.关注心理需求:建立信任沟通渠道,引导学生用运动、日记等方式管理情绪;3.家校合作:联动家长(尤其父亲)参与教育,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卫毅家长:郁老师说到青春期男孩渴望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会依赖父母,需要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都羞于和孩子谈性教育,通过这次讲座,我将主动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曹杨职校陈子潇同学:在本讲座中,郁超老师为我们系统讲述了关于男生青春期的性教育,展示了生理发育时间表、常见生理现象、与异性交往的4个阶段、情绪管理、网络成瘾防治等等方面,教会我们男生如何面对自己的青春期。我相信在未来面对相关问题,我会更加游刃有余。
颛桥镇幼儿园乔凰裔老师: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情绪管理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讲座中提到的青春期情感表达障碍,在幼儿园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双呼吸法”转化为“闻花香吹蜡烛”的趣味游戏,帮助孩子建立基础的自我安抚能力;“情绪日记”可以简化成“心情天气表”,让孩子们用贴纸记录每日情绪,培养情绪觉察意识。在家庭教育方面,建议家长避免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哭闹,要帮助孩子为情绪命名。同时,建立“信任倾诉”的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孩子愿意倾诉的“树洞”。
颛桥镇社区学校杨磊老师:通过讲座,我认识到首先要了解青春期的小男孩生理变化情况,知道青春期生理的激素对身心的影响以及常见的生理现象,要帮助他们读懂身体变化的密码,也要教会他们通过呼吸、运动、情绪日记、信任倾诉来正确进行情绪管理。同时,作为父亲,更要承担起引导与疏导的重要角色,提供科学、正确的资源,帮助青春期的小男孩成功变为小男子汉。
闵行区民办银星学校陈明英老师:讲座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定位”这个概念,作为班主任有必要时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做选择,引导孩子给自己定位,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异性身体保持一定距离,多注意个人卫生,多看关于青春期男孩健康成长的书籍等,总之,性教育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过程,别让避讳成为障碍,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