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营员“碳”索日记】DAY3 智慧与传承交织,生态与人文共生

时间:2025/8/29 11:18:5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在崇明的第三天,“碳”索之路串联起科技、非遗、生态与人文,从智慧羊场探科技,非遗土布织匠心,到麋鹿苑中悟生态,稻米小镇品传承,每一步都满是惊喜与收获。

踏入中兴镇爱国村709号的万禾智慧羊场,科技感扑面而来。巨大屏幕实时监测着产房羊舍里母羊与小羊的体温、行为,透过视频,我们见证羊妈妈生产、代孕母羊哺育的生命奇迹。前沿科技与生命繁育交织,奏响独特“科技牧歌”,让我们看到生态养殖的智慧新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来到爱国村,我们在崇明非遗土布的DIY体验中,了解土布的制作过程,领略非遗传承的珍贵不易。从植棉到织造,历经数十道工序,诞生出芦苇纹、井字纹等蕴含着岁月温度的土布花纹。我们每人一片小布,一把扇骨,将游戏角色、卡通图案融入土布扇子,亲手打造专属“潮流非遗”,让非遗与时尚碰撞,将非遗传承的火种在青春活力中传递。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午后,我们来到崇明星村公路908号旁的北滩麋鹿苑,这里是自然与守护的课堂。在饲养员的热情解说下,我们了解了“四不像”曾濒危的过往,也见证了麋鹿在生态守护下重归故土的惬意生活。麋鹿灵动身影在林间穿梭,仿佛正述说着回归故里的喜悦。每个物种都是生态拼图关键碎片,守护它们,就是守护自然根基。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在一天行程的最后,我们来到“稻米文化小镇”新村乡展馆,学习稻米历经万年演化的史诗。从南粳系列品种的展板到水稻驯化的坎坷历程,这里不仅有科研与农耕的携手,更折射出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结晶。在参观结束,我们还亲手制作了特色美食——崇明糕。筛粉、装模、按压,脱模,我们将模具小心翼翼的倒印在白色的糕面上,印刻下“不忘初心”“倒向兴业”的字样,通过这份香甜的文化传承,把稻米故事从展馆延伸到舌尖。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