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9/3 9:16:50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8月27日19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的“多维协力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一讲《携手共进,多维度呵护: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剖析与应对策略》在腾讯会议上如期举行。
本场讲座由东方网教育频道、《大众心理学》杂志、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上海市性教育协会、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上海金山区世外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承办。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专家颜苏勤担任主持人。
上海市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书记、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张贞担任公益讲座联合主持人。
本次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参与者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及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主持人颜苏勤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张鹏程教授。张教授是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陶行知学会教育与情感文明专业委员会理事。
博学笃志:追寻学习的本质与意义
讲座起始,张教授率先阐释了关于学习这一定义的学术研究进程,并基于此对学习的定义予以明确。他表明,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获取相应的知识或情感等内容,并促使其内隐的心理或外显的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合学习的定义,张教授强调了学习的四个重要特性:首先,凸显学习的能力性特征,着重突出了预习的关键作用;其次,凸显学习的过程性特征,此过程为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的过程;再次,凸显学习的结果性特征,该结果并非仅仅是外在的简单变化,还涵盖了内在的变化,如认知的提高、情绪的稳定、意志的坚定等;最后,凸显学习的稳定性特征,强调学习成果的稳固性,要防止遗忘,及时进行复习。
格物致知:直面学习的困惑与挑战
学习问题,如张教授所述,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总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与考试结果直接相关,也是家长和老师尤能直接看到的问题,如考试分数,重点在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反映了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另一类则与考试结果无直接联系,但存在较大的间接影响,属于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即非认知层面,体现了学生愿不愿学的问题,通常来说,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更受关注,同时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更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关注,亦是本次讲座的核心议题。
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与来源,张鹏程教授表示,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可分为宏观层面学习心理问题和微观层面学习心理问题。考虑到对众多家长的实用性以及对教师的辅助性,张鹏程教授针对宏观层面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为大家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指导建议。
张教授指出从宏观层面可将学习心理问题系统地概括为“4+3”的模式,涵盖七大类别。这七个类别全面且细致地呈现了学习者在心理层面上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为深入探讨和分析学习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有效的框架。
其中,“4”代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四个方面问题,涵盖知、情、行、意四个维度。知是学习认知问题,涉及知识理解、记忆与信息处理方式;情是学习情绪问题,关注学习中的情绪波动,如焦虑、厌倦等;行是学习行为问题,聚焦学习实践表现,如拖延、注意力分散等;意是学习意志问题,强调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力与自我调控能力。“3”指代另外三个关键学习心理问题,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问题。学习动机问题探讨内在驱动力强弱及来源,包括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学习策略问题关注获取知识技能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学习环境问题涉及家庭氛围、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外部因素对学习心态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习者,与内在心理状态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学习心理问题的复杂图景。
在详细讲解每个学习心理问题时,张鹏程教授不仅借助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了各类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成因,还通过鲜活的典型案例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还重点分享了为什么要学习的四大核心原因:首先是为了生存而学习,这是人类获取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其次是为了生活而学习,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满足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追求;第三是为了发展而学习,旨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进步;最后是为了社会而学习,强调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这些原因深刻揭示了学习的多重意义,为大家理解学习心理问题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价值导向。
知行合一:构筑高效学习提升策略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七大学习心理问题,张教授巧妙地借助了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的考试焦虑这类典型案例来进行导入并提出应对策略。
在讲解的过程中,张教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考试焦虑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机制,他特别着重地指出,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时,应将核心聚焦于学生自身,探寻主观原因,如此方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此外,张教授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如改变不当认知、进行自信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和学会自我放松。这些策略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还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科学的干预思路。讲座中,张教授还强调,解决学习心理问题需多方协同,学生自身的主动调整是核心,教师的专业引导是关键,家长的情感支持是基础,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构建起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体系,真正帮助青少年摆脱学习心理困扰,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挑战。
最后,张教授寄语大家:要变形式重视为行动重视、要变事前重视为事后重视、要变短期重视为长期重视。
在讲座尾声,张贞老师作为联合主持人,对张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回顾,并进行提问,与张教授深入探讨,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筑青少年健康学习之基。
家校同心,守护青春心灵成长
“多维协力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一场圆满落幕,现撷取部分感悟分享如下。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江潇潇同学:讲座深入剖析了青少年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原来,许多看似平常的学习困扰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应对策略部分更是干货满满,给出了实用建议。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徐思语家长:专家对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的剖析深刻而精准,让我认识到孩子学习成绩的背后是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紧盯分数,更要学会洞察孩子的情绪压力与内在需求,理解与沟通远比指责更重要。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吕丽老师:讲座剖析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精准深刻,从学习动力不足到考试焦虑,一个个真实案例让我共情。应对策略更是实用,比如通过目标拆解激发动力、用正念训练缓解焦虑等。在往后工作中,我会把这些方法融入班级管理,多维度助力学生,和家长、各科老师携手,给孩子们营造更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护航青春之路。
上海市商业学校朱芸瑶同学:通过讲座,我对“学习”有了全新认知。过去以为学习是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记忆,如今明白它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我们带着自身认知基础走进课堂,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再与老师、同学互动探讨,逐步解决。讲座也让我懂得,学习中的焦虑、压力是宏观普遍现象,学科与个人还会有微观特殊问题,不必因此过度焦虑,反而应正视并解决。
上海市商业学校朱芸瑶家长:过去更关注学习结果,现明晰学习是孩子基于经验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需尊重其认知基础,重视预习,而非视为被动容器。讲座解答“为何而学”,从四层面描绘蓝图,让我学会科学看待孩子成长困扰,不再盲目焦虑,更耐心观察倾听,发掘其潜能并给予支持,助力孩子主动探索、全面发展。
上海市商业学校余姝睿同学:听了张鹏程教授关于青少年学习心理的讲座,我懂了学习不只是埋头苦学。原来学习没动力、遇困难,是有好多心理因素在影响。讲座教我们识别这些问题,还给了应对办法,比如调整心态、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这让我对学习有了新认识,也更有信心面对难题,希望多些这样的讲座帮我们成长!
上海市商业学校吴雪家长:参加“多维协力护航青春”公益讲座,收获颇丰。张鹏程教授剖析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精准深刻,让我明白孩子厌学、畏难背后的复杂成因。作为家长,要多维度理解孩子,不再只看成绩,而是关注心理需求。今后会携手学校,用科学方法助力孩子成长,感谢这场实用又暖心的讲座!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徐子林同学:讲座中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让我能更直观地识别;而多维度应对策略,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这让我意识到,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仅靠一方力量,我们青少年个人、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各方助力,携手共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用爱与关怀为青少年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段佳阳家长:听了张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让我们家长对于孩子教学方面有了理论依据,孩子学习过程也是家长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不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家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情,不能揠苗助长,不能填鸭式教学。作为家长,应该也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精神,和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上海市松江区新闵学校郑淳译家长:张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清晰认识到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压力、焦虑等情绪,原来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原因。这让我明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后我会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他们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