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为每个孩子的七彩成长助力——奉贤区“和润贤师”风采(十)

时间:2025/9/3 19:04:1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奉贤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有人以智慧启迪心灵,有人以坚守点亮梦想。在奉贤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和润贤师”以匠心与热忱谱写育人华章。他们是科学探索的引路人,是思维碰撞的点燃者,更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从生活化的科学课程到思辨性的数学课堂,从绿茵场上的拼搏身影到版画艺术的创意天地,他们以专业为基、以创新为翼,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铺就多彩之路。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2025年奉贤区“和润贤师·师德榜样”的六位小学教育者,聆听他们用智慧与情怀奏响的教育乐章。

张卫 明德外国语小学

WDCM上传图片

张卫老师深耕数学教育21年,以“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情怀”为准则,形成“数趣盎然、明理求真”的教学风格。他创设问题链促进学生思辨,开发“大拇指”课堂模式,获评区名教师。作为科研专家,他主持多项课题,带领学校成为教改示范校,个人获区教育科研“十佳”称号。成立名教师工作室后,他倾囊相授培养青年教师,指导成员屡获教学奖项,用专业与奉献诠释了党员教师的使命担当。

宋嘉莹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WDCM上传图片

宋嘉莹老师是科学教育的燃灯者,设计“‘柚’见你趣探索”等生活化课程,带领学生获区级以上科技奖项近200人次。她创新“五步探寻”教学模式,构建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获市教学案例优秀奖。作为区“特长教师”,她组织科创节、奇趣实验室擂台赛,学校四次获优秀组织奖。她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指导团队通过区合格教研组验收,个人获全国科学调查活动优秀教师称号。宋老师用热爱点亮科学之光,让创新种子在乡镇校园生根发芽。

裴彦 奉城第一小学

WDCM上传图片

裴彦老师以“行、问、学”项目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养,其教学案例获区级奖项。作为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她深度参与“贤行课程”开发,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课堂,设计的少先队队课和主题活动多次获奖,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使命感。

石东春 西渡小学

WDCM上传图片

石东春老师扎根乡村教育二十余载,以体育育人铸就特色品牌。作为校园足球的拓荒者,他构建“课程普及—梯队培养—文化浸润—家校协同”的立体化足球教育体系,带领西渡小学女子足球队从乡镇走向市级赛场,多次荣获市区级冠军,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他创新开发《足球小将成长手册》校本教材,设计“足球嘉年华”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爱上运动。十年坚守中,他亲自接送队员、培养习惯,用行动诠释“用心做事,用爱育人”的教育格言。学生体质显著提升,肥胖率、近视率逐年下降,足球精神更融入德育,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品格。石老师用足球为乡村孩子踢出了一片新天地。

倪群 实验小学

WDCM上传图片

倪群老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引领者,以专业智慧点燃学生探究热情。她主持开发“我是小当家”低年级主题课程,涵盖“学校策划人”“家庭小主人”“家乡代言人”三大板块,获评区特色发展“品牌”计划。教学中,她注重实证教研,设计“教研告知单”“观测量表”,形成“研—教—评—改”闭环生态,带领教研组成为全区首家综合实践示范教研组。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获区研究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并参与区域专著编写。倪老师以跨学科项目推动课程创新,用“教师的视野决定学生的远方”的理念,为学生成长搭建多样化学习支架。

王琦芬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WDCM上传图片

王琦芬老师以版画为媒,点亮乡村美育之光。她创新开发《趣味版画》《丝网版画》课程,用落叶、纸板等生活材料激发学生艺术兴趣,校园走廊变身“流动展厅”。作为全国美术教材编写者,她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主持课题获区研究成果二等奖,编写校本学材《玩转丝网版画》。其课例《版上海底世界》融合信息技术,获上海市信息化教学一等奖。党员先锋作用下,她组织“中国梦·航天梦”主题创作,送教兄弟学校,课程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学生作品获全国奖项百余项,在她的指导下,蔡云帆同学更代表奉贤区展示五育成果。王老师以刻刀为笔,为乡村孩子拓印出艺术人生的无限可能。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而这些贤师们,正以最真挚的付出书写最动人的篇章。他们让科学变得有趣,让数学充满魅力,让运动成为习惯,让艺术浸润心灵。在奉贤教育的星空下,这些师德榜样如明灯般闪耀,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更凝聚成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