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9/14 20:17:4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工委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5年9月3日19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的“多维协力 护航青春”第六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二讲《男孩和女孩——养育大不同》在腾讯会议上如期举行。
本场讲座由东方网教育频道、《大众心理学》杂志、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上海市性教育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市奉贤区肖塘小学、上海市奉贤区洪庙小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中易心理与感知科学研究院、长韵心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专家颜苏勤担任主持人。
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施雯担任联合主持人。
本次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参与者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及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和家长。
主持人颜苏勤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任丽杰老师,任老师是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海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
育儿,从性别差异开始
讲座开篇,任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在育儿实践中的经验。她指出,性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游戏偏好、沟通方式、应对困难的能力等多个方面。任老师引用相关研究,指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主要由大脑发育、能力结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育等方面引起。
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一样
任老师引用相关研究,指出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发育速度和大脑左右半球连接结构存在不同,这就导致男孩和女孩的能力结构上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语言能力、空间能力、逻辑推理方法、视听能力、动作能力、情感反应和调节能力、压力承受能力等方面。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发育速度和心理发育特征也存在差异。
因材施教,科学教育
基于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任老师强调,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性别特征和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采取相应的科学教育策略。她将女孩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男孩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的核心需求与适宜的养育策略。她指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还要引导孩子积极探索人际关系,培养孩子思考和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为孩子步入成年做好引领。
任老师强调,构建跨越性别差异的育儿理念与方法,关键在于尊重男女之间的差异,理解并关注孩子内在的需求。要培养出幸福的孩子,家长与孩子需要共同努力,爱并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设立明确的生活规则和边界,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感知幸福的心态。
富养还是穷养
讲座最后,任老师探讨了传统养育观念在现代的意义。她强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而非单纯依赖“富养”或“穷养”的物质区别。她提到,孩子应该“富养安全感,穷养依赖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
保持耐心,帮助成长
在答疑环节中,有家长关心如何在孩子拖延时保持耐心。任老师指出,懒散和拖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家长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给予更多耐心,避免过于苛求,逐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
本场讲座不仅是一场关于性别差异与教育策略的深刻分享,更是一场育儿智慧的启迪。正如任老师所言“尊重差异,理解成长”,通过科学的教育策略与父母的耐心陪伴,我们与孩子共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创造充满爱与理解的幸福未来。
心声共鸣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王云霞老师:任教授追溯人类进化,同时又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相比于男孩,女孩更细腻敏感,在人际交往中情感体验更丰富。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肩负养育之责的家长,还是传道授业的老师,都应深谙因材施教的智慧。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刘周伟老师:任教授的讲座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来诸多实用启发。例如,面对青春期女生的情绪波动,老师可营造包容的支持环境,引导她们正确处理情绪,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针对青春期男孩自主探索的需求,老师可给予更多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长韵心理金文娟总经理:任教授的课程让我们对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甚至是成人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需求,在了解孩子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给予支持。任教授从生活中的细节进行讲解更好地帮助我们知道生活中如何运用,提升亲子关系。
长韵心理施一玲家长:通过任教授的讲座,作为男孩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运动力强等问题有了更好地理解。对于日后在男孩的养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了预期,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能从科学的视角思考如何邀请爸爸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中。也通过男孩的发展阶段对孩子有了更好地理解,对于养育孩子成人有了新的认识。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秦朗家长:看了今天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我的孩子也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很大反复无常,我自己也正值更年期,情绪不稳定,我就找个理由出去走走,暂时不正面冲突,孩子也会感受到,等这阵情绪过后再跟我沟通,这样也不会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恶化。在她心情好的时候要尽量直接说清楚跟男孩子怎么相处,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主动与家人,老师沟通。无论对不对不要自己压抑,也不能想当然地处理,还是要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顺利通过青春期阶段。
上海市商业学校数媒24施恩乐家长:讲座让我意识到孩子许多行为并非“调皮”或“娇气”,而是其成长阶段与性别特点的自然呈现。特别是大脑发育差异的讲解,让我学会从科学角度理解孩子情绪,更好地接纳他们的波动,避免因误解产生矛盾。教育不能一概而论,真正的“因材施教”需考虑性别特质。
天山二中巢赟家长:任教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生理差异是理解孩子需求的起点。男孩情感内敛,需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通过球赛、攀岩等活动释放能量,少说教、多示范;女孩重情感共鸣,需倾听帮助她们将细腻情感转化为自我主张。规则设定也应因人而异。尊重差异,避免“一刀切”,才能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天山二中赵晨曦家长:听完任教授的讲座,我打算把“情绪认同”贴在冰箱门上。原来,女儿嘴快、心细,并非矫情,而是她的“出厂设置”。我决定先闭嘴再张嘴:每天睡前花十分钟,只倾听不评价;当她拼图弄乱时,我先夸赞颜色搭配,再一起收拾。妈妈负责温柔打底,爸爸也得参与进来:周末他去陪跑,我去远处鼓掌,让她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中锻炼胆量,而不是在单一的保护下畏缩不前。
上海海关学院严易哲同学:我作为一个刚刚脱离青春期没几年的学生,对男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本就有所体验。男女生在生理结构、情绪反应、调节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教育和养育的策略应该因性别而异。在青春期阶段,我们会面临许多情感和生理的变化,正确而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这次讲座也让我对自己作为男生的成长过程有了更多地思考。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潘佳颖同学:讲座刷新了我的认知,真正的平等不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而是为不同特质的男孩和女孩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土壤。男孩可以细腻温柔,女孩也可以勇敢坚毅,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被性别束缚,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能减少我们与他人相处中的误解和冲突,学会更好地沟通与共情。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王思斯同学:这个讲座主题真的很贴近我们的成长。那些具体的养育策略,比如用“感受”代替“对错”、留出私人空间,不仅实用,更体现了一种真诚的沟通态度。最打动我的是“无条件的爱”这个观点——不是因为表现好才被爱,而是仅仅因为“是我”而被接纳。这不仅是养育的智慧,更是对青春期人格成长最温暖的守护。
上海市商业学校数媒241郭昕悦同学:任教授的讲解超棒,让我明白男孩女孩在成长中,因生理、心理差异,养育方式得区别对待。比如,男孩可能更爱冒险,女孩情感更细腻。这让我懂得在和同学相处时,要更理解彼此的不同,多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