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从图纸到现实:交医浦东校区——一座“会呼吸”的绿色生态校园即将启幕

时间:2025/7/23 23:04:5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当夏风吹过四水环绕的浦东国际医学园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揭开面纱——这里不是简单的“新校园”,而是一座把绿色写进基因、把生态融入血脉的未来医学院。今年9月,随着首批师生迁入,这座备受瞩目的绿色低碳示范校园将正式启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一、从“四水环绕”到“绿环方城”,把城市“热岛”变成“绿岛”

435亩土地被四条天然河道温柔环抱,校园以“绿环—方城—街坊”层层递进:外环10公顷生态绿带像一条翡翠项链,为城市降温降噪;中轴80m×80m模块化“街坊”嵌入疏林草坪与口袋花园,让绿地率稳稳站上35%高位。屋顶花园、垂直绿墙、下沉庭院立体叠加,形成多层次“会呼吸”的生态系统。同时,立体绿化与地面绿化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WDCM上传图片

二、“零碳交通”先行,地下一圈、空中一层,地面留给脚步与鸟鸣

地下车行环线采用智能引导系统,便于车辆高效通行和停放。所有车行系统被“请”到地下,一条智慧车行环线串联充电桩,车辆“无感进出”。地面则彻底释放给步行——空中连廊、林荫跑道、滨水慢道交织成3分钟生活圈、5分钟科研圈,真正实现“人在园中走,车在地下行”。

三、“一滴水”的旅程,折射资源循环大智慧

校园内,雨水花园、调蓄湖与透水铺装共同组成“海绵矩阵”,年回用雨水约10万吨,相当于40个标准泳池;光伏屋顶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能,可再生能源占比超两成,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一座“小森林”的吸碳量。未来校区将构建智能照明和灌溉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天气、土壤湿度和植被状况,根据导入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强度,避免资源浪费。

WDCM上传图片

四、智慧大脑24小时在线,让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有“数字身份证”

物联网传感器遍布校园,实时监测空气、水质、能耗与微气候。未来,AI算法自动调节照明亮度与灌溉频次,综合能耗再降一成以上,可进一步降低校园碳排放与水资源浪费;同时,校区内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回收系统,设置分类垃圾箱,引导师生进行有效垃圾分类,师生未来的绿色行为将成为校园新时尚。

五、校城融合,共享绿色福祉

通过步行网络与林荫道相连,营造步行友好的交通环境,并在建筑群之间嵌入疏林草坪和广场,为师生提供多样化公共活动空间。各功能区通过绿环与方城进行串连,并通过模块化街坊的网络化布局实现无缝衔接。科研区域内规划大量步行道和开放庭院,营造适合学术研究的空间氛围,并通过绿化和休闲空间缓解高密度科研区的压迫感。校园体育场馆、健步道、主题绿化全面向师生和医务职工开放,一座校园激活一座城——既为师生提供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也为张江科学城再添一座绿色引擎。

WDCM上传图片

百年交医,从黄浦江畔到张江科学城,历史文脉与时代使命在此交汇。浦东校区的落成,不仅是一次空间的延伸,更是一场绿色智慧的革命——它用一座校园的尺度,回答了“双碳”时代中国高校如何走向世界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