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中职]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匠心巧手演绎方寸乾坤 慧竹文化赋能非遗传承——杜贇老师携海派核雕亮相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时间:2025/9/24 13:46:0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WDCM上传图片

9月19日至23日,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盛大举办。赛事汇聚全国3420名技能高手同台竞技,更设“绝技绝活”展演环节,为观众呈现专业与观赏兼具的技能盛宴。

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严格遴选,上海“海派核雕”从全国35个代表团上报的226个展示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40个现场展演项目,成为上海技能文化对外展示的亮眼名片。这张名片的背后,既有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慧·竹”文化滋养的技艺传承,更藏着学校杜贇老师用核雕“雕刻灵魂”、以技能照亮新生的温暖实践。

专业研技艺,慧竹精神融核雕创新

作为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装饰专业主任,杜贇老师既是海派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亦是学校“慧·竹”文化虚心坚韧、温润和谐、日新向上、开拓创新等精神的践行者。他深耕核雕多年,精通圆雕、深浅浮雕与镂空雕复合技法,能在橄榄核方寸间实现毫米级细节把控,镌刻的人物神态鲜活、意蕴深厚,让小小核雕成为承载文化的艺术载体。技艺创新上,他秉持“慧·竹”文化顺时通变理念:将油画光影理论融入刀法,让作品告别平面化;移植寿山石薄意雕法,为作品增添书卷气;更设计“齐天大圣”“变形金刚”等潮流款核雕,让非遗技艺拥抱当代文化,完美诠释海派精神。

校企探合作,非遗课堂以艺改变人生

杜贇老师对核雕技艺的坚守与创新,在全国技能大赛舞台上绽放出夺目光彩。在展演现场,他将普通橄榄核化为灵动艺术的过程引观众连声叫绝,体验环节更让大众触摸传统工艺温度。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是将这一非遗传承延伸至学校与上海北新泾监狱的合作中,开启“技能照亮前程,艺术改变人生”的特殊教学实践。在监狱的核雕课堂上,杜贇与学校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橄榄核雕刻的技艺传授,更是一场场“灵魂的雕刻”:从握刀姿势耐心指导,到线条刻画细致纠正,他们用核雕工艺的“慢”与“精”,帮服刑人员沉心褪去浮躁,用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为他们搭建重拾自信的桥梁。

WDCM上传图片

有服刑人员在学习中感慨:“以前总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直到拿起刻刀,看着橄榄核上慢慢浮现出图案,才知道自己也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核雕不再只是传统工艺,更成为“心灵疗愈工具”。每一次下刀的专注,都是对过往的反思;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是对新生活的期许。这种“以技育人、以艺润心”的实践,正是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慧·竹”文化“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理念的生动体现,也契合学校“培养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杜贇代表作《十八罗汉图》,以“五刀定位法”塑形、细如发丝阴刻线条显神韵,尽显海派核雕“精巧雄健”特质,恰如这场特殊教学:既有技艺传承的“精准”,更有育人初心的“厚重”。

WDCM上传图片

传承守初心,聚力绘就未来新图景

从全国大赛的技艺绽放,到监狱课堂的新生赋能,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与杜贇老师的实践,既是对海派文化的深度传承——以核雕为载体,融苏派细腻、粤派灵动,纳潮流元素、传承文人气质,让“海纳百川”的海派精神在方寸间代代延续,更是对“慧·竹”精神的坚定坚守——以“坚韧”磨技艺,以“虚心”求创新,以“向上”激心志,以“温润”育人才,让竹之品格成为技能传承与育人实践的精神底色。

WDCM上传图片

上海世赛展台上,面对东方新闻记者的镜头,杜贇说:“(我)正在不断地创新,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喜欢、爱好这门艺术,也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习这门艺术。”杜贇的这份实践饱含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既盼海派核雕非遗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更强生命力,走进更多人生活;更愿“技能照亮前程”的信念传递更远,让“慧·竹”文化滋养出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道路上节节攀升,让每一个心怀希望的人,都能在技能与艺术的力量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共同绘就“职业教育赋能社会、文化传承点亮未来”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