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润物无声,匠心筑梦——奉贤区“和润贤师”风采(十六)

时间:2025/10/9 14:29:0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奉贤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在奉贤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师者:他们以课堂为田,以匠心为犁,深耕教育的每个细节;他们用情怀点燃理想,用专业搭建桥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从教研相长的探索者,到家校共育的织网人;从跨学科破壁的先锋,到数字校园的架构师——七位“和润贤师·师德榜样”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深度、广度与温度。

沈旦悦 奉贤区青溪中学

WDCM上传图片

沈旦悦老师是教研相长的践行者。初入教坛时,她坚持先听课再授课,一年记录听课笔记30余篇,将名师王萍丽的激情教学与侯敏的娓娓道来融会贯通。十年磨一剑,她从“畏惧科研”到斩获区论文一等奖,其《迁移理论在自读课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作为区卓越教师工作室人气演讲者,她带领团队获作业设计区一等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这位笔耕不辍的语文教师证明:站稳讲台是根基,深耕教研方能行远。

丛芳 奉贤区尚同中学

WDCM上传图片

丛芳老师是家校共育的“织网人”。23年教龄中,她创造多个“教育奇迹”:为网瘾少年王同学建立微信学习群,通过200余天持续沟通助其考入区重点高中;开发《耕传葫光》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悟数学之美;担任年级组长期间,同时承担跨年级教学和2名新教师带教,培养出4位学科骨干。她独创“三访工作法”:访学生需求、访家长困惑、访家庭环境,用87次家访记录搭建起家校信任桥梁。这位金汇镇“贤美集体”缔造者证明: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用专业与耐心织就的协同育人网络。

陈正大 奉贤区古华中学

WDCM上传图片

陈正大老师是跨学科教学的“破壁者”。30年教学生涯中,他首创“四维融合”物理教学范式,使同学们构建系统知识:在《能量转化》课上,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计算光伏板角度,最终向校长提交《校园楼顶发电方案》;设计“古法造纸中的力学”项目,让学生抡槌测力时领悟动能转化。他带领团队开发的《电磁继电器》等课程辐射多校,作业设计形成“奉贤经验”。创建“四个一”培养机制,即一堂课、一场报告、一份作业设计、一次讲课,助力青年教师获全国教学奖项。这位奉贤区名师用行动诠释:“物理课堂应是架通古今的思维立交桥。”

何蕾 奉贤区待问中学

WDCM上传图片

何蕾老师是“问学课堂”的改革先锋。她将英语语法编成一个个趣味口诀,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主持市级课题《逆向教学设计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从听众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并推动全校教师开展“以终为始”的课堂革命,让待问中学这所新校快速形成教学特色。她研发的“词汇网络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相关成果获区作业设计二等奖。何老师还率先探索智慧教学,用平板电脑实现精准学情诊断,获区“易教杯”教学一等奖。这位区园丁奖获得者,正用专业智慧搭建着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教育桥梁。

吴义杏 奉贤区洪庙中学

WDCM上传图片

吴义杏老师是数字校园的“架构师”。他自主研发在线课表系统,让全校师生告别“跑腿通知”时代;搭建微型OA办公平台,实现文件传递、工作汇报一站式办理。作为信息科技教师,他带领学生在区AI创作赛中获一等奖;指导多位教师获全国创新课堂案例奖。在他的推动下,洪庙中学成为上海市教学数字化转型样板校,荣获全国学习空间应用优秀校称号。这位“学校大红人”始终坚信:“教育信息化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温暖的服务。”

翁心韵 奉贤区育秀中学

WDCM上传图片

翁心韵老师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点灯人”。5次临危受命承担毕业班教学,今年在担任教导处副主任的同时,主动接手两个毕业班数学教学。她为单亲家庭学生当“专职司机”,每天护送其回家;深夜伏案设计“四维评课表”,帮助青年教师斩获市级教学奖项。作为学校“苗圃行动"负责人,她创新设计“五个一”培养体系,带领35名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56项,获区级以上奖项42人次。冬夜里,她为错过午餐的教师送上热饭;晨曦中,她已开始批改两个班级的作业。这位奉贤区师德先进个人用行动证明:教育的光热,既能照亮学生前程,也能点燃同行者的理想。

黄晓丽 奉贤区青村中学

WDCM上传图片

黄晓丽老师是学生眼中的“星光守护者”。她坚信“评价学生不只在成绩单”,以慧眼发掘潜能:让善绘画者执掌班级板报,引嗓音洪亮者领队运动会,委细致严谨者管理考勤,使每个孩子闪耀于集体星河。面对中考压力下频发的心理问题,她化身“心灵摆渡人”:用怀抱安抚抑郁学生的极端情绪,以“微光式鼓励”为受挫者注入信心。其“三级互助链”学习法与“个性化错题档案”,更助力毕业班英语成绩显著提升,践行了“匠心识才,仁心守护”的教育誓言。

奉贤区的“和润贤师”们用热爱与坚守,为教育这片沃土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他们的故事,是教育创新的生动写照,也是师者仁心的真实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学生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他们的付出不仅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正是这些贤师的无私奉献与不懈追求,让教育的光芒愈发璀璨。

传递教育薪火,为贤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