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1 13:16:5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奉贤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在奉贤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师者:他们或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摆渡人”,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或以书为帆,引领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或化身“追风筝的人”,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以专业成就未来,以爱心温暖生命。
让我们走近2025年奉贤区“和润贤师·师德榜样”的七位优秀教师,感受他们的坚守与奉献,体会教育的力量与温度。
季新 奉贤区邵厂学校
![]()
季新老师三十三年如一日,以“真”与“爱”滋养学生成长。他注重班级管理,打造“最美教室”,培养小干部队伍,营造有序和谐班风。疫情期间,他带病坚持工作,为“百日咳”隔离的学生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平台,每日沟通家长,确保教学不断档。面对家校表现迥异的学生小陆,他多次家访,联合法治副校长疏导,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最终让孩子行为显著改善。他的教育理念“先育品德,再教知识”,彰显了其育人初心。
周丽军 奉贤区齐贤学校
![]()
周丽军老师是非遗传承“追风筝的人”,作为市级非遗快乐风筝基地负责人,他将德育融入传统技艺: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制风筝赠与母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课间组织长绳活动,锻造团队精神;针对学生"知行不合一"问题,他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对内向学生轻声鼓励,对调皮学生严肃引导。这位“十佳全能教练”用二十八年证明:教育是根据每根风筝线调整放飞角度的艺术。
汤碧倩 奉贤区钱桥学校
![]()
汤碧倩老师是心灵成长的“摆渡人”,设计汉字探秘之旅,让象形字教学穿越古今;开展诗词飞花令,激发学生语言潜能。作为心理教师,她为ADHD学生小田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情绪引导改善行为问题;周末自发在奉贤区心理中心做志愿服务,帮助厌学少年重拾信心。这位市优秀心理案例获得者坚信: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用专业与爱照亮每个特殊孩子的星空。
刘洪 奉贤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
刘洪老师扎根少体校二十余载,以创新教学点亮学生成长之路。作为道法教师,她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设计“课前2分钟时政交流”环节,让同学们了解时事新闻,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又通过模拟法庭等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法治意识。面对焦虑学生,她耐心疏导,联合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在体校改革中,她勇挑重担,穿梭于两校之间协调资源,推动体教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她的教育格言“教育需有‘慢’的智慧,更需有‘等’的耐心”,诠释了其坚守与奉献。
刘璠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
刘璠老师以细微之处见教育真谛:面对随迁子女班级,她敏锐察觉学生因作文题目“My beautiful neighbourhood”陷入表达困境,果断改为“My ideal neighbourhood”,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畅想理想街区,让课堂焕发活力,她用“一个单词的改动”引发教育“蝴蝶效应”,点燃学生的表达热情。作为英语教师,她倡导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用爱与智慧化解学习障碍,其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教师树立了典范。
王媛 奉贤区泰日学校
![]()
王媛老师身兼政教处副主任与心理咨询师双重角色,以专业与温情守护学生心灵。她创新德育形式,将规则化为春风,用心理辅导化解学生矛盾。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她仍然组织运动会、集体生日等活动,帮学生缓解中考压力,班级更在广播操比赛中勇夺第一。面对转学生小飞的人际焦虑,她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其调整认知,融入集体。她的教育格言“利万物而不争”,正是其默默奉献、润泽桃李的真实写照。
张妍 奉贤区星火学校
![]()
张妍老师以“爱的暖流润心田”为信条,深耕德育三十余年。她创新道法教学,结合时事热点设计情境,提升课堂实效;她关爱随迁子女,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生,并协调助学资源。面对家庭矛盾学生,她以情动人,又通过家访架起亲子沟通桥梁。即使退出管理岗位,她仍心系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临近退休,她坦言:“与孩子们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其无私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师生。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而这些贤师们,正用各自的方式传递着育人的火炬。当非遗风筝飞向蓝天,当焦虑少年重拾信心,当随迁子女畅想理想街区——我们看见,教育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