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22:24:5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梁国华
点击“播放键”查看完整视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10月16日下午,嘉定区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成功举办“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研讨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融合校内外资源 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嘉定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的创新成果。
![]()
![]()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在致辞中表示,推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嘉定区聚焦“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实践共联”三大核心,通过聚资源、聚课程、聚机制,三路并进,致力于构建机制健全、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
“嘉定范式”初见成效
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在区域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嘉定范式”的探索实践。嘉定区以顶层设计、课程改革、师资建设与协同机制的系统推进,构建起“大思政课”育人新生态。在课程实施方面,纵向贯通学段,构建“启蒙-认知-思辨-践行”四阶递进体系;横向打破学科壁垒,深化“思政+”融合教学,实现全学科育德。
![]()
校内外融合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展示了两节特色微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思政课教师徐婉迪与“南翔生命元谷”何克喆联合执教,通过介绍园区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嘉定区第二中学体育教师徐瑛则将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与中医“治未病”理念、AI体测技术相结合,在传统体育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科学素养。
![]()
![]()
![]()
家校社协同再升级
活动现场,上海师范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正式成立。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郭长江与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共同发布“教联体”工作机制,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这一举措标志着该集团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合教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完整闭环。郭长江处长在后续采访中阐述了成立“教联体”的初衷,指出其区别于传统家校社合作的两大特点:一是依托大学背景,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与资源贯通;二是能更有效地整合集团内丰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保障。他强调,未来工作的关键是找到校内外资源的“结合点”,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激发其生命力与求知欲。
![]()
![]()
专家把脉指引方向
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竑高度评价了嘉定区“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性与创新性。她强调,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一体化推进、结构性变革、内涵式发展,要真正实现从“课堂小天地”走向“社会大舞台”。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中学校长陆正芳在采访中分享了学校层面的实践与思考。她指出,理念落地的挑战在于如何以学校的育人目标体系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连接与活用资源。学校通过课程平台,引导家长成为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应用者,密切了家校合作。她对“教联体”带来的集团内资源共享与育人理念互通充满期待。
![]()
在主题沙龙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校外资源如何有效融入课堂”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有效融合的关键在于实现“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双向奔赴,让校外资源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
企业担当:产业资源助力“大思政课”实践
作为校外资源的供给方,南翔生命元谷常务副总经理、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党支部书记王睿表示,企业参与“教联体”建设义不容辞。园区长期支持教育实践,开放科研展馆、鼓励入驻企业成为实践基地,旨在让孩子们尽早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希望在南翔打造产业、城市、健康与教育融合的典范。
群策群力,共创“嘉定样本”思政教育新气象
此次活动不仅是嘉定区“大思政课”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谋划。嘉定区将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持续深化课程一体化、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师资培育,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学思政教育“嘉定样本”。
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竑,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郭长江,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部(师德与大思政课研究部)副部长俞慧文,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许敏杰,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许晓芳,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出席活动。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项目组成员,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攻关计划基地、实训基地主持人和学区“大思政课”综合教研组成员,嘉定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嘉定区教育学院相关部门,嘉定、宝山区名师工作室、“种子计划”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一同参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