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7 11:33:5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奉贤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教育是一场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崇高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可能是点亮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在奉贤区这片教育沃土上,涌现出一批以专业与爱心铸就教育梦想的教师。他们或创新教学,或默默坚守,或远行播撒希望的种子,用行动诠释了"乐业奉献"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教育的力量与温度。
让我们走近2025年奉贤区“和润贤师·师德榜样”的七位优秀教师,感受教育的力量与温度。
黄政 奉贤区邬桥学校
![]()
黄政老师以体育为媒,书写乐业奉献的动人篇章。面对发育迟缓的学生小丁,他化身“专属教练”,将跳绳分解为小动作耐心教学,用“魔法绳”的比喻点燃孩子信心,最终让小丁成功完成人生第一次连续跳绳。身兼体育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数职,他白天教学训练,深夜策划活动,带领跳踢队屡创佳绩,并成功举办学校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作为区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他常牺牲休息时间指导青年教师,甚至取消家庭旅行计划,只为帮同事打磨空中课堂视频细节。他的教育格言“以爱育心,以体育人”,正是其担当与热忱的写照。
徐玲 奉贤区弘文学校
![]()
作为科学教师,徐玲老师将深奥原理融入趣味实验,获上海市优质课展示二等奖;作为班主任,她每天蹲身帮学生调整坐姿,又化身"调解员"化解矛盾。2024年一学生家长在路上突发疾病昏迷,她第一时间沿路搜寻、协助送医,并妥善安置滞留学生。其创建的“知时田”劳动基地,让家长与孩子共育幼苗,实现五育融合。这位区卓越青年教师用行动诠释:教育就是把平凡小事做到极致的坚持。
龙坚力 奉贤区惠敏学校
![]()
龙坚力老师扎根特殊教育十七年,以“三勤”准则服务师生。她构建“三维三段六式”校本研修模式,助力学校连续两年获区教师专业发展一等奖;主持多项课题,形成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研究集群,推动教师论文发表量增长50%。为职初教师量身定制“启星计划”,通过比赛+深度反思的组合拳培养教学新秀,指导3人执教市级公开课。面对特殊儿童,她像“等候迟开花朵的园丁”,用科研智慧点亮他们的心灯。其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的学生手作土布书签,见证了她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汤晨洁 奉贤区肇文学校
![]()
肇文学校的汤晨洁老师在云南永平县支教期间,用体育精神点燃山区孩子梦想:他带领同事自画操场标线,烈日下趴地丈量,三天完成“零经费”操场改造;接手U12女篮后,他陪队员暴雨中加练,终助球队逆袭获大理州第八名。为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他通宵撰写方案、募集万元器材,最终让思源实验学校成功入选。孩子们说:“汤老师教会我们,体育不仅是比赛,更是永不放弃的勇气。”这场“用一颗心点燃另一颗心”的支教,成为云岭深处最动人的教育双向奔赴。
张锋莲 奉贤区庄行学校
![]()
张锋莲老师以“为每个生命点亮心灯”为信条,深耕教育十八载。作为五星级班主任,她创新设计“小管家模式”,学生轮流担任“德育小管家”;将古镇文化融入德育实践,用非遗土布制作美德积分卡,班级连续五年保持零违纪记录。面对先天腿脚不便的学生小陈,她坚持286天帮其弯腰系鞋带、设计专属座位和执行拉伸方案。张老师善于激发潜能,帮助自卑女孩成长为自信的“校园非遗讲解员”,引导“科学怪人”李同学将拆器材的“捣蛋”行为转化为科创项目,获区二等奖。其创新的“云端家访四步法”被全区推广,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信念,让教育温暖如春。
张菊红 奉贤区胡桥学校
![]()
张菊红老师在34年教龄中,有过坚持术后提前返校,只为不耽误毕业班课程;又有为单亲家庭学生当“专职司机”,每天护送其回家的经历。她独创每周德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写感恩日记、参与班级管理;也探究竞赛指导,将《美丽汉字》竞赛辅导打造成市区级品牌项目。这位柘林镇先进教师建立“三访工作法”,通过87次家访搭建家校信任桥梁,所带班级多次获文明班级称号。令家长感叹:“把孩子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
于德龙 奉贤区蓝湾五四学校
![]()
于德龙老师是乡村教育的“多面手”,17年扎根偏远学校,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团支部书记、党政办副主任。面对“三考临门”的教学压力,他创新设计“学科变奏曲”教学法,带领学生通过足球运动建立信任——绿茵场上,他既是陪练员,用传射技巧激发学生兴趣;又是教育者,通过比赛失利开展挫折教育。对于暴躁易怒的学生,他放大其背书快的优点;对早熟叛逆的学生,他通过课下平等交流引导回归理性。这位区师德先进个人用行动证明:乡村教育需要既当专才又当通才的坚守者。
教育的光芒,在于平凡中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愿这些故事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在育人之路上继续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