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品·见初心——40载优秀校友风采展示(三)

时间:2025/10/17 15:11:5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WDCM上传图片

这一年改变一生

2017年11月,经过三天两夜的颠簸,18岁的张林福从家乡云南保山来到上海。“一路上心中满是不安与忐忑,不知陌生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张林福回忆道,可一下火车,当看到站台上的大红横幅,看到这么多来迎接他们的老师时,虽然身上感到有点冷,但他的心一下子热了。

2017年9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要求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精准识别和组织动员滇西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到东部地区接受优质职业教育。作为“沪滇职教协作项目”中的受益者,张林福由此来到上海食品科技学校。虽然在上海学习只有短短一年,但这一年足以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开启异地求学路

此前,张林福在老家的职业学校已学习了两年畜牧兽医专业,他也因此成为“2+1”分段培养模式学生。而为实现“以促进就业脱贫为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食品科技学校针对滇西学子特别推出了汽车、食品两大精品专业,为的就是让他们掌握一门能实现就业的职业技能。于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张林福选择了学校的食品加工生产工艺专业。

从未出过远门,从未与家人分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上海的老师早就将他们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初到上海,阴冷的天气让张林福和小伙伴们始料未及。不过学校早就为他们准备了厚实的棉被、羽绒服,以及替换内衣、洗漱用品、热水壶等。

学校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张林福很快放下对家乡、父母的牵挂,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随着异地求学路的开启,他也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WDCM上传图片

学生时代的张林福

努力学习新知识

新专业的学习过程是辛苦而快乐的。辛苦在于要学习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快乐在于每天与美食相关的内容为伴,心里是甜的。

在专业学习中,张林福对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印象深刻,原料多少克、整形多少厘米,很多操作上的细节要求分毫不差,而这样的要求张林福始终不敢忘记。

到了实习阶段,在学校安排下,张林福进入上海艾丝碧西食品有限公司(巴黎贝甜)。在接受一个月的培训后,他来到松江区的一家门店实习。

一开始,张林福感觉有点不太适应,因为现场的生产节奏太快了,还因为他对产品制作的过程并不熟悉,所以他总是来不及做。对此,张林福一方面在工作之余,抓紧学习、背诵制作工艺流程;另一方面,积极向师傅请教,每次烤完面包,都不忘请师傅点评,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

“要做出一个好面包,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形状、大小、装饰、烘烤时间与温度等。我只有通过不断调试,才能让面包的品质趋于完美。”在张林福眼中,制作面包好比创作一件艺术品,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时,松江区一共有四家巴黎贝甜门店。工作之余,张林福心中不禁萌生一个念头,去其他几家店参观、学习,以查摆自身不足与差距。

同样一个甜面包,为什么其他店的外观、装饰更加精致,让人更有食欲呢?为找到答案,好学的张林福通过公司内部工作群,将其他店的师傅加为好友,一有空便向他们讨教;关系熟络后,他还会到后厨去看看人家是怎么操作的。

这看似“没苦硬吃”的行动,很快让张林福获得回报,不仅开阔了眼界、结交了朋友,还让他的技艺得到快速提升。2018年5月,张林福即被提拔为店铺责任技师,负责后厨管理。

WDCM上传图片

让甜蜜继续传递

由于勤奋好学,入职以来,张林福几乎每年都获得提拔。如今,他已成为公司开业组成员,代表公司飞赴一线,负责各地店铺的开业准备,包括制订生产及产品计划、培训技师、改善厨房内部情况等,以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高度统一性。最近,张林福刚从广东珠海出差回来,为协助当地的店铺开张,他在珠海工作了整整一个月。

虽然工作很辛苦,需要各地跑,但张林福很享受这样的快节奏生活,“当看到一家店铺从无到有,员工经过培训熟练上手后,我会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我还有机会与各地的同行交流,能学到很多东西,收获满满的。”张林福笑着说,“以前在学校,是老师传授我专业技能,现在我也在工作中努力将自己学到的技能传递下去,这是在传递甜蜜、传递幸福。”

“留在上海就业”是张林福最初的梦想,现在梦想实现,他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张林福有了更深一步的规划,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幸福面包店。“我想回乡创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反哺家乡。”张林福说。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隶属于金山区教育局,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师生2000多人,是上海市首届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职系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