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 13:17:1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正是这一建设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补齐实践能力短板,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张丽为代表的教师团队,通过深入多家企业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校企融合的创新路径,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政策引领下的实践探索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需到企业实践两个月。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要求。然而,政策的落地需要实践的支撑。近年来,张丽及其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多家企业开展实践学习,累计时间超过10个月。他们先后走进上海老凤祥首饰有限公司、上海中宝宝玉石鉴测中心、天下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美靓珠宝有限公司等企业,直接参与首饰设计、贵金属制作、宝玉石鉴定等岗位工作。在企业实践中,教师们不仅掌握了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还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这些宝贵经验被带回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行业需求。
	![]()
从实践到课堂:赋能教学改革
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张丽及团队探索出了“专业教师+岗位实践学习”的模式。教师以专职或兼职身份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接参与岗位工作,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最新工艺和技术。例如,在上海老凤祥首饰有限公司,教师们学习了传统首饰制作工艺,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文化和技术细节。在天下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师们深入了解珠宝行业的新技术和新趋势,为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实训基地共建”成为校企合作的亮点。学校与上海美靓珠宝有限公司合作,将企业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引入校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珠宝玉石检测站的真实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学生得以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快速掌握岗位技能。
此外,“专业教师+资源共建共享”为企业与学校搭建了资源共享的桥梁。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收集案例、整理资料,开发项目培训课程、录制微课等,同时将企业优秀人才纳入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例如,上海中宝宝玉石鉴测中心的专业导师被邀请到校指导学生实践,促进了校企资源的双向流动。
	![]()
	![]()
从实践到成果:校企融合的深度探索
在企业实践中,张丽及团队老师将企业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例如,上海老凤祥首饰有限公司的生肖主题系列金条和纪念币设计项目被引入课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对行业需求的理解。这种“专业教师+项目成果转化”的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技能大赛特训”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要路径。教师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强化实践训练,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训练方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例如,在上海美靓珠宝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珠宝加工项目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
	![]()
实践成效显著:推动校企融合发展
通过企业实践,张丽及其团队教师在教学质量和校企融合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改革,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岗位需求。例如,教师将上海中宝宝玉石鉴测中心的实际检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了微课和活页式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成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发展。例如,与上海美靓珠宝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在校内还原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积累的经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在上海八宝黄金首饰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学校开设了花丝、珐琅等传统技艺模块课程,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
	![]()
	![]()
点亮职业教育未来: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张丽及其团队的实践探索表明,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不仅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抓手。通过深入企业实践,职业院校教师补齐了实践能力短板,提升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校企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张丽团队的经验为全国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