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5 15:00:14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自2016年上海市商业学校与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携手成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来,该基地始终秉持敬业、专业、乐业的服务意识,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师企业实践模式,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也为校企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基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为教师、学校和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建设特色实践基地,满足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企业与岗位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需求。前期,基地及专业导师走访了众多业内企业,通过现场沟通和参观,充分了解企业的规模、带教能力、专业方向等。对有意向且有能力的企业,基地将其列入企业实践站点候选名单。根据当年实践教师的专业及需求,综合考虑需求符合度及教师路程远近,从候选名单中遴选合适的企业站点供校方与教师选择,并由基地为企业实践站点颁发铜牌。目前,已有18家企业参与到基地的带教工作中,这些企业涵盖了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外企和民营企业,各类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为教师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在岗位设置方面,基地根据行业特点,走访了拥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需求不断拓展实践岗位。目前已开放5大实践领域:环境检测员、暖通设计员、室内环境空气治理员、室内环境净化工程电工、净化施工质量管理。这些岗位的设置提高了与实践教师专业的匹配度,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基地针对不同专业、教龄、岗位以及不同需求的教师,采用1对1的匹配实践企业站点,选择带教师傅、制定实践计划及考核方式内容,满足校方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基地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背景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实践方案。例如,对于教龄较短的教师,基地会安排他们进行纵向学习,深入挖掘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教龄较长的教师,则安排横向学习,帮助他们扩大专业的覆盖面;对于行政管理岗的教师,则安排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等。
基地在专业化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通过走访或线上培训,基地指导各企业实践站点带教师傅如何带教、如何制定实践计划,推进教师企业实践的开展。基地还召开岗位说明会,向合作学校宣传当年的岗位实践内容,帮助学校提前安排实践教师及制定相应的实践要求。此外,基地通过收集各参培教师的普遍需求,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高级研修班、讲座论坛等,让实践教师了解更多实践外的专业知识。基地还会进行中期走访交流、总结汇报等会议,跟踪实践进度及情况,分阶段指导教师进行岗位实践的成果转化。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师和企业,基地还形成了历年教案汇编、企业实践工作指导手册等,为教师成果转化及企业带教提供参考。
发挥专业导师作用,提升教师实践质量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钟义林老师作为基地的专业导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凭借多年的企业实践指导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需求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部曲。
“望”顾名思义就是看,在这里看是指“双看”。首先是“粗看”。每年在教师企业实践启动之时,基地班主任召集站点负责人看当年度需实践老师的专业、看企业可提供的岗位,教师提交的需求是否有与基地相对应的岗位,根据不同专业匹配到不同的企业实践站点,安排不同的实践岗位与制定实践内容。例如,化学分析的老师可以匹配环境检测员,实验室教师匹配实验室管理等。
其次是“细看”。专业导师根据教师报名推荐表,了解教师专业主教或辅教课程、教龄、企业实践经历等基本情况。例如,可将每年度实践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龄较短(5年以内)的教师,相对来说在本岗位实践并不是那么长,到企业实践,大多数校方的期望是希望年轻教师在本岗位上对于专业可以深挖,也可以理解为纵向学习;第二类是教龄较长(5年以上)的教师,此类教师相对来讲对于本专业已经理解够深,需要的是横向学习,扩大专业的覆盖面;第三类是行政管理岗的教师,此类教师可以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等。
通过“望”,基地专业导师及企业实践站点带教师傅结合基地自身特点,以校方、实践教师的需求为导向,提高教师与实践企业的匹配性,初步做到“心中有数”。
“闻”既为听。基地专业导师及企业实践站点带教师傅需要倾听教师的需求及派出学校的期望。例如,教师对企业实践内容的想法,想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比如新的技能、新标准以及新的方向等。同时,也要听派出学校领导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要求,想通过实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此外,还要倾听企业实践站点的基本情况及可提供的岗位内容、介绍带教师傅的基本情况。
“问”既面对面进一步交流。问教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教学中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问学校、教师通过前面的了解对于企业实践的想法,最终确定需要达到的双项目方向。企业实践站点对于行业的标准(国际、国内、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工艺流程等是否符合教师的双项目方向。问企业急需人才类型,通过教师实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此达到学校培养方向。问相关企业实践站点带教师傅对于教师前面提交的“双项目”内容是否能按照计划进行实施,是否有难点。以此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计划与目标。
通过前面的“望、闻、问”后,专业导师、企业带教师傅及实践教师已经对企业实践有了深入了解和判断。通过面对面深入沟通,结合企业与实践教师的需求,挖掘企业与学校的不同点及可对接的点,确定聚焦1-2个方面,引导教师细化实践内容,制定实践计划及目标。最终明确教师实践的“双项目”内容。
通过需求诊断环节“四部曲”,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落脚点,确定教师企业实践内容及方向,个性化制定实践计划及“双项目”目标,使教师在2个月的实践中能学有所获。
在教师实践过程中,专业导师定期走访,深入企业了解教师实践情况,倾听教师对实践及成果转化的想法。如有变化,及时调整实践计划,牢牢把握好实践方向,推进“双项目”转化。例如,如果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或需求,专业导师会及时与企业带教师傅和教师本人沟通,调整实践计划,确保实践方向与教师和学校的需求保持一致。
在成果转化阶段,专业导师需对每一位实践教师的教案仔细过目,对比教师的实践岗位、实践内容及最初定下的实践目标,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欠缺的地方,整理相应资料供学员参考修改,提高成果转化质量。例如,如果教师的教案在实践应用方面不够具体,专业导师会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帮助教师完善教案,使其更贴合实际教学需求。
促进校企合作,展望未来发展
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也为校企合作搭建了桥梁。对于教师来说,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学校而言,基地的实践成果能够反哺教学,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参与教师实践不仅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价值感。企业通过与教师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的需求,从而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提供参考。
未来,基地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学校的联系,拓展合作领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认知。同时,企业也可以走进学校,开展演讲和培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未来就业的方向。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基地将为培养更多贴合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作为基地专业导师,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落脚点,助力教师通过实践,学习知识的应用,反馈给学生,培养更贴合实际的学生。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成功实践,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也为校企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