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7 16:15:51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复旦大学图书馆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它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命题。作为时代浪潮中的先行者,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准方向、构筑优势?这一问题引领我们齐聚一堂。2025年11月2日下午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举行主题为“启智未来,AI时代大学生的生存指南”的思想盛会。该活动由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医学人文素养公益项目(医者部落)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图书馆读者之友协会协办,并得到东方网教育频道的媒体支持。
![]()
本次活动邀请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张军平教授,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资深心理专家颜苏勤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兴福副教授,同济大学哲学系方用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史卫华为活动致开幕辞。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参与这场思想盛宴。
![]()
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史卫华为活动致开幕辞。她强调,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在AI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智能工具之“术”,更要注重跨学科视野的构建与强大心智的锻造。并勉励同学们:“AI技术日新月异,但人文关怀与创新精神将永葆光辉,祝愿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坐标。”史书记的致辞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也拉开了智慧盛宴的序幕。
![]()
由于本次活动的另一主办方引领人王从军副馆长因公务原因无法亲临现场,故同济大学图书馆医学馆馆员、同济大学心理咨询师朱永红老师代表同济大学团队向王馆长表达了诚挚感谢。朱老师特别提到,王馆长在今年初提出的“打破校际边界”的医者部落项目构想,为本次活动成功覆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学子提供了关键指引。过去五年来,在王馆长的引领下,医者部落始终坚守医学人文内核,项目从萌芽走向成熟,已累计帮助数千名学子守护心理健康。正是得益于各位领导、专家、导师的远见卓识与温暖引领,我们的同学才得以在AI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人文关怀,勇于追求创新与卓越。朱老师还特别感谢了莅临现场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基础研究生支部书记张善钧老师,感谢他为本次活动增添了重要分量。
![]()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张军平教授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从技术最前沿分享了AI的发展与影响。张教授以从图灵机到ChatGPT的演进历程为主线,通过法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案例,深入分析了AI的应用与局限。他指出,AI时代带来了模块化、同化与拉平效应,改变了行业边界,但跨学科能力、专业深度与个人独特性将愈发重要。张教授强调:“人与机器具有认知互补性,我们既要善用技术,也要持续学习、保持独立思考,成为真正的‘六边形战士’。”他还分享了自身在科普与写作方面的成果,展现了学者在AI时代的多维影响力,其洞见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技术发展图景。
![]()
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资深心理专家颜苏勤老师以“如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为主题,带来了生动而实用的分享。颜老师分享了“跃迁迭代学习力”这一核心概念,鼓励学生向AI学习如何学习。她建议:“从现在起,选择一个最小目标,用迭代思维完成一次从学习到实践的全流程。”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和互动,颜老师阐述了迭代学习在提升效率、培养创新力方面的价值,并寄语学生:“愿大家都能驾驭AI,成为自己学习之路的‘创世神’。”她的演讲引发了广泛共鸣,为大学生在AI时代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全新视角。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兴福副教授以“人工智能与人类潜能:跨越边界的内在觉醒”为题展开分享。他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持续拓展人类能力的边界,但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探索永无止境。从脑机接口、太空电梯等前沿科技构想,到《山海经》所载神话传说、瑜伽修行中的身心智慧,张教授通过丰富案例,生动阐释了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历程。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助力人类发展的有力工具,他呼吁青年学子共同探索内在心智与外在技术的协同进化。
![]()
张兴福副教授的演讲结束后,方用老师则以“AI时代的记忆、自我与价值伦理”为题,从经典动漫《哆啦A梦》与《攻壳机动队》切入,引导听众反思:在人工智能承载海量知识的今天,人类记忆的根本价值何在?她带领大家回溯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记忆观,从柏拉图“学习即回忆”的命题,到奥古斯丁将记忆视为“自我的核心”,再到洛克关于“记忆与人格同一性”的论述,系统阐释了记忆不仅作为知识的储存载体,更是构建生命意义与自我认同的根基。
![]()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围绕AI时代的学习路径、职业发展、能力建构等议题与嘉宾展开热烈交流。针对“文科生如何借助AI学习理工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之问,张军平教授建议应打牢学科基础,立足本专业寻找与理工领域的交叉点,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泛化答案;面对“就业市场中应等待机遇还是主动适配岗位”的困惑,颜苏勤老师结合“蓬勃人生”理念,鼓励多渠道拓展机会,从小处着手,在实践中探索兴趣、确立发展方向;就“如何以AI提升工作效率并助力团队接纳技术”之题,张兴福副教授强调应以人的需求为本,赋能员工、发掘其独特价值,从而消解对“被替代”的焦虑;对于“AI时代如何培养深度思考能力”,方用老师指出,AI可辅助思路拓展,但真正的思考仍须以个人独立探索为根基,这也呼应了她所倡导的“人类独特价值”理念。?
![]()
![]()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迭代学习”、“人机互补”、“记忆价值”成为同学们思考和议论的焦点。大家还进一步意识到,在AI时代须找准自身独特价值与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人类独有的思考力、创新力等不可替代的能力,实现人机协同共进。同学们表示讲座内容贴近实际、启发实用,不仅明晰了AI对各专业领域的潜在影响与应用路径,也拓宽了对技术本质与人文精神的认知边界。
![]()
![]()
本次活动作为继2024年10月“中国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医学生情怀与使命”对话之后的再度探索,成功构建起师生共话、跨学科交融的平台,为青年在AI时代的成长困惑指引方向,为未来学习、工作与生活注入新动力。“师生对话”这一创新形式持续发挥其作为教育协同枢纽的关键力量,整合多领域优质资源,助力青年人格健康与全面发展。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类教育实践将日益成熟、高效、可持续,为当代青年心灵健康成长与价值实现提供坚实支撑与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