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12/10 13:45:03
来源: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19年12月2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系统第十届学术节初中美术专场在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主题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探索”中学美术教育专场展示活动。活动由课堂教学、校领导致辞、微报告、单元设计介绍及教师自由发言五个板块组成。
本次活动有上海市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徐汇区美术教研员黄展新老师、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燕黎校长、徐汇区各学校美术教师及部分附中教师等参加,活动由徐汇区初中美术艺术中心组成员陈悦老师主持。
本次课堂教学由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姚雨言老师执教,展示了一节自编的主题性单元课程《感受美术表现的魅力——我们的心情故事》。本单元的主题围绕创作画,主题内容设定为心情故事的创作,内容更贴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但在创作难度上也相对较高。姚老师的课程设计侧重于对知识的运用,在创作中将六年级所学知识技法运用到创作画中去,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姚老师的课聚焦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在教学方法以方法的引导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从原本不知如何用画面形式表现抽象情感,到有法可循地进行创作构思。
课程展示结束后,由燕黎校长致辞,对来到教院附中的教师们表示欢迎。燕黎校长介绍了附中美术教研组课程建设的情况,在单元教学上的研究与实践。
区教研员黄展新老师就《美术学科能够改变什么?》话题与教师们展开讨论。将三幅作品:冷军的《肖像之相——小姜》、杰夫·昆斯的《兔子》、纽曼的《BeI》进行比较和探讨,引出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背后有哪些意义,究竟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黄老师介绍了学生阶段性的认知规律,在现阶段的儿童期到青少年期的认知特点。黄老师进一步分析了美术学科的特质:图形化、技术化、想象力、表达力、综合力,希望教师们的教学是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观察、多层次的表达、多场景的体验、多方法的应用、多维度的思考、多材料的综合、多领域的实践等,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引发教师们对美术价值深思的问题。
黄老师所讲的内容针对美术学科特质与价值,与姚老师的课程内涵相契合,从不同角度探索美术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培养?背后传达的是对美术学科的责任的思考,在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探索。
主题研讨交流时,市二中学的黄红梅老师,世外中学的江一帆和朱熠旻老师,田林中学的李嘉悦老师就姚老师的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出了更多有启发性的思考。
活动最后,上海市教研员徐敏老师就今天的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徐老师首先从单元教学的设计谈起,美术学科的单元类型可分为:美术语言单元、美术门类单元、主题性综合单元。其中教师们比较陌生的就是姚老师所示范的这节主题性综合单元,主题性综合单元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跨学科,使学生能够综合地运用知识技能,让美术学科建立起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徐老师总结,姚老师对课的构想基于了对美术的理解,黄老师的讲座是对美术价值的理解,本次活动围绕着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思考。美术课可以改变学生们观察世界的视角,通过美术教学使孩子们对世界的理解更有深度,让学生更有品质地观察和思考,这甚至能够对学生们的三观树立产生影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从自己课堂的一方天地开始,让美术教育提升更高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