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家校社共同探索劳育,助学生终身发展

时间:2020/3/28 10:30: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鹏 王星    选稿:

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在教育界引发热议,校长、教育专家表示,劳动教育对每一位学生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当下,正是推动劳动教育的最好时机,《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家校共同探索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此次发布的《意见》充分考虑了劳动在当下这个时代已有新的内涵和形式。这对大中小学如何实施劳动教育起到了指引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说。

《意见》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檀传宝称,“《意见》的发布,促使我们在推动劳动教育时,既不能简单地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而对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的重要性熟视无睹,也不能简单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得高分进名校,比什么都重要,从而轻视劳动教育。《意见》的出台,客观上有助于家长改变这种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习,而创造性的劳动更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新时代要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檀传宝指出,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

《意见》中规定,中小学每周一课时劳动教育课,而且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江苏省南京农大实验小学校长霍文轩对此深有感触,“学生们在劳动时间中发现问题,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路径,提醒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各学科知识得到拓展与整合,活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的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而检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指标,就是看是否推进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视劳动教育。”孙云晓说,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只有家校社共育才可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意见》明确,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意见》通过鼓励家校合力,让孩子经过具体训练,学会几项劳动的技能,尤其是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的做饭和洗衣服等内容,重点在于长期坚持直至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