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竹园小学:立足观察促读写 点亮思维提素养——学校第十九届作文节成果集暨《竹园教育研究》特刊出版

时间:2022/6/13 1:04:28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前言

作为竹园小学传统的特色活动,作文节成为了小笋芽儿语文学习的展台、语文能力提升的舞台,回顾第十九届作文节,竹园人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样态,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新的政策、新的理念、新的转型,在教育快速奔跑的今天一一落地,我们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春寒料峭,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这座城市的暂停键,作文节特刊排版和印制工作暂时被搁置。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带来城市节奏的恢复如常,在许久的等待之后,第十九届作文节成果合集终于与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竹园教育研究》特刊以作文节活动为主题,系统展示了第十九届作文节中师生所思、所行与所获。

校长说

WDCM上传图片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方式。竹园小学有着浓郁的作文教学研究氛围,学校特色的“作文节”已经坚持了19届,在这个属于师生的特殊节日中,师生在一起围绕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行研讨、尝试、分享,不仅描绘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也产出了大量的文本性成果。在翻阅这些文字材料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次活动不仅仅作文教学的研讨,更是一场通过作文教学引导教师读懂教育的有效尝试。

孩子眼中的作文节

WDCM上传图片

直面儿童,直面未来世界,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竹园人在作文节中展现了研究和思考的历程,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竹园小学借第十九届作文节,以作文项目化研究活动的方式,基于教材本位、转变学习方式、开放教学空间、整合学科要素。四个校区三重研究形式。真可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导览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回顾

第十九届作文节搭观察、思考、表达的支架,架“读写结合”之桥梁,以项目化学习为路径,基于课程,跨学科作融合,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在“双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政策背景下,作文节活动,教师们围绕“有效的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将作文教学与项目化学习进行关联,以新型教学模式为引领,设计出了很多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作文教学的成效,更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情感。

变革学习方式,激活成长潜能

WDCM上传图片

张杨校区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聚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围绕着“一张作文报特刊的诞生”,五条年级通过不同的子项目研究,从教材出发、以课堂为依托,五年级同学组成作文报编辑部向全校同学征稿、一至四年级根据征稿主题向编辑部投稿,在一个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历程,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水平,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一张大白纸的华丽转身”,从而带动了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设计学习活动,培育核心素养

作文教育主题学习

柳埠、长岛校区以学科活动的形式构建了一棵“作文树”。二年级的童话单元学科活动:精彩童话我来演,童话世界任我游;三、四、五年级习作单元学科活动:跟着课本去旅行,祖国山河我来赞;揭秘大自然;义卖物品推荐会,均紧紧围绕教材,依托课本,依托作文节完成的一系列任务,为“作文树”培土、浇灌、剪枝,使它生根、抽枝、长叶、开花……最终长成一棵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树!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聚焦核心素养,推进深度教研

作文教育主题教研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龙阳校区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以“我与作文的缘分”为主题,“三点一线”建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成长内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深度教研的方向切入。充分发挥核心问题的驱动作用,实现以“读”为线进阶串联“读·写·创”闭环式成长,过程中老师们尝试课堂教学,读的体验——寻根溯yuan读写立根;写的实践——开拓单yuan读写树人;深度教研——对话本yuan教学相长;创课尝试——多yuan融合创客润心。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迭代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落地,强调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疫情之下竹园人没有停下脚步,一起“报”团,是张杨校区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所进行的一次实践,一份线上报纸,一次智慧的碰撞,基于线上背景下,对于线下项目化学习如何转型迭代到线上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学科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在一起“报”团中扎实推进,提升学生习作素养。团队通过有意义有趣味的学习形式,带来有价值、有经历的学习,让学习真正从“学”出发,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感悟

袁润:

WDCM上传图片

我们将语文学科活动课程最终目标设定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这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充盈、丰富语言积累的达成、熟练语言技能的运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深厚文化素养的涵育,以及高雅言谈举止的生成。19届作文节我们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逆向思维,设计一系列充满童趣和生命活力的学科表现性评价活动,整合学科活动课程,可持续地有序推进,最终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及逐一丰厚。

郭妹峰:

WDCM上传图片

以作文节项目为契机,以终为始,语文学科先在深度教科研中试水尝鲜,围绕读写结合,跨学科头脑风暴找资源、分层级内省行动用资源、大单元整体设计搭支架、跨学科多元融合促内生,四“力”驱动,从浅层走向深层,借“深度教研”促进“深刻学习”“深刻成长”。目前,虽然还只是向着美好的目标挪了一小步,但清晰认识,创新实践,科学评价,后续行动会更准确定位。

范君英:

WDCM上传图片

改变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坚定和突破,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状,躬身入局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什么变?怎么变?变得效果怎么样?作文研究之路道且阻长,项目化学习只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既然学习之路永远没有尽头,那就让我们在每一站的停留中,捕捉和提炼那些“风花雪月”背后真正的教育精华,在“琴瑟共鸣”中感受读与写的内在魅力。

葛超怡:

WDCM上传图片

竹园第十九届作文节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愿望,充分做到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以项目化为路径,基于课程,体现语文核心素养。项目化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教会我们要用项目化的学习思想去思考问题。未来召唤语文教学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项目化学习或许会是这场革命的导火线。不变的是与时俱进的思考与创新的尝试。

梁亚男:

WDCM上传图片

本次作文节,我们柳埠校区一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们的引导启发下,初次尝试了童话故事与语言文字的融合。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作文的种子,期待这些作文的小种子能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未来,我们学习不止、探索不息。

黄慧:

WDCM上传图片

“缘”来了,给了孩子们一个“圆梦”的机会,班级小诗集的出版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舞台,让孩子们实现了做个“小诗人”的梦想。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使孩子真正做到会运用已经拥有的能力,来表达自身体验过的丰富与多彩,在作文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天地。

唐小薇:

WDCM上传图片

在本届的作文节项目化学习中,同学们初步学习了绘制思维导图,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此次作文节活动将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语文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语文中找到了生活,在生活中体会中体验了语文的价值。

陈旻鸾:

WDCM上传图片

值此作文节的契机,我们开始了跨学科教研的第一步,不论是是写作还是绘画,艺术都是相通的。学科之间也是相通的,如何利用跨学科教研的成果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的方法。如何从跨学科教研到跨学科课程,从课程实施到育人价值完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跨学科教研是我们教师迈出的一小步。相信有了这一小步,就会有学生们的一大步。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步。

成果

WDCM上传图片

柳埠校区 冯吉骏

WDCM上传图片

这次的作文节除了课本剧活动外,还有“竹园故事我来听”、“绚烂童话我来画”、“缤纷童话我来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角色和故事,启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在作文节活动的推动下,我已经开始尝试阅读一些纯文字的小说了。

长岛校区 詹一泓

WDCM上传图片

老师说,语文课的这些活动叫作项目化学习,虽然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确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通过学习,我感受到文字、诗文之美,好文章同音乐一样都有着优美的旋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常常同作者产生共鸣,以前和现在,作者和学生,在文章中相遇相知,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快乐。

张杨校区 潘妤涵

WDCM上传图片

我是来自作文编辑部的潘妤晗,作为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笋芽,很高兴能参加本次作文节项目化学习。在“小笋芽办报纸”这个项目化活动中,我担任的是团队组长,这是我主动报名得来的,戴上“主编工作证”那刻,我顿时觉得走路也生风了,这感觉可太棒了。

龙阳校区 奚弘立

WDCM上传图片

这次作文节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体验到了微剧本创作和表演的不易,更是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虽然这是我在竹园参加的最后一次作文节,但是写作的种子早已深深地埋在我的心中。我希望竹园小学的作文节今后能举办得蒸蒸日上,越来越缤纷多彩!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寄语

WDCM上传图片

很幸运,我的孩子进入了一所优秀的学校,有这样一群优秀的老师愿意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你们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培养和启迪下,爸爸欣喜地看到他开始阅读纯文字类的小说,甚至是相对复杂的悬疑小说,希望能坚持下去,兴趣既要有喜爱,也要有坚守!

衷心希望竹园的小笋芽儿们,能够像竹园小学的名字一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节节向上,成长为一片片顶天立地、自强不息的竹林!让滋润了这抹绿色的园丁们,深深地为你们感到自豪!

柳埠校区 冯吉骏爸爸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虽然是初体验,但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竹园小学确实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小学,竹园校园拥有一支强大的教研队伍,特别是在语文学科方面,有竹园特有的特色也有开拓创新的能力,秉承竹园的校训,相信竹园小学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更好的明天,孩子们也会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WDCM上传图片

长岛校区 韩怡沁妈妈

WDCM上传图片

如果说,作为一名竹园的普通家长,想对竹园未来作文节有什么期许与展望,那就是有没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将孩子们在作文节探索的过程赋予更多的记录,比如我会给孩子拍摄过程照片做素材,制作小视频,或许竹园作文节可以设立自己的专属视频号,成为记录作文节带给每一位竹园孩子成长的平台,竹园作文节作为一块“金字名牌”它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它不仅仅是竹园师生家长的精神坐标,更会成为求创新、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学习坐标!

张杨校区 韦志馨妈妈

WDCM上传图片

在学校作文节的活动中,写作却变得新颖又有趣,一堂简短的微课,却让孩子们更有兴趣,让他们的习得更有针对性,这样的尝试与探索真的很棒!此次作文节体现了学校始终如一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如此负责的学校,让我们家长赞叹不已,最后希望学校继续开展此类益智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龙阳校区 符昊妈妈

展望

思维的碰撞决定了校园的颜色,是黑白两色还是丰富多彩;决定了校园的生活,是枯燥无味还是充满生命活力;决定了学校的品位,是急功近利还是志趣高雅。教育过程中,当学生进入对自身发展的享受和欣赏的审美境界时,才会真正体验到学习之美、成功之美,竹园作文节传递给师生的就是高质量的校园生活,是审美的育人。

新一届作文节又将来到,我们正思考再次拓宽空间思路,同时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家校内外,综合设计多元的评价方法,再次迭代、深化,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一本薄薄的册子背后凝聚着厚厚的执着与坚守。今天我们将老师们的每一份汗水和智慧,凝结在这一本特刊之中,并且将每年的迭代、反思不断积累完善,以期开发、生成属于竹园的作文教育系列课程。

WDCM上传图片

请扫描二维码浏览《竹园教育研究》第十九届作文节电子特刊